当前位置:首页>>内容
从塔市驿说到长沙别
中新网湖南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08日 14:32
中新网湖南
2023年10月08日 14:32

从塔市驿说到长沙别

熊其雨

  父母在,不远游。老人在,亦不远游。这个保持了至少千年的习俗,如今依然得到延续。如今,倘使稍有空闲,我都会毫不犹豫地穿越山海人潮,回到那个寂静的小村庄。村里好啊,套路少。

  有人说,华容人是湖南的犹太人,而塔市驿人则是华容人中的犹太人。我年幼时所生活的塔市驿本是湘北名镇,由于人口外流等原因,被并入东山镇后就此没落,只能勉强唤作乡集或墟场。塔市驿靠长江主河道极近,涉水区域被称作天字一号河段,天字一号码头则是长江航道上历史最悠久的码头之一。农村旧时讲求算八字,这下倒好,直接来了个“天字”,真是下不得地。

  许是得了上天的福泽,这样落寞的街巷内外,却出过不少“角儿”,譬如,曾担任香港回归中英防务交接仪式中方指挥官的谭善爱。他说:“我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接管军营,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祝你们一路平安。”比如,东部战区政治工作部副主任汪鸿雁少将;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十四所的“大佬”刘佳琪;评论家、《十月》杂志执行主编季亚娅等等。他们从塔市驿的各个小村走出,一律名声在外而乡邻鲜有人知,如星光般流散各地,发光又发热。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样,而又不那么一样。说穿了,无非就是大风大浪与波澜不惊。于是,又有机灵鬼不无羡慕地说,“你们塔市驿人是吃活水长大的,滑溜滑溜滴”。

  我们村和长江主河道相距不到500米,于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得名“长江村”。早些年,村中老少或外出务工,或创业未半,皆为生活所迫。我的父亲原是镇上有名的包头,跟着湖北监利的师傅习得一手好瓦匠手艺,中学小学、政府单位,都出自他和工友之手,然而人心不古,“挂账”极多。九十年代的一天,收到一张百元假钞的他浑然不知,却在一次购物时被店家识出,被“稻草”压垮的他出离愤怒,拆下对方堂屋的大门后,选择出走深圳。打工去罢!

  人似草芥,又如浮萍。父亲回到长沙后,除了乡音未改,鬓毛都已衰白。我们这代人,也像祖辈数百年前划地为界、插山为标一样,从举目无亲到蚂蚁搬家,从繁衍生息到完成迁徙,忙忙而碌碌。从人类家族史来看,这是自然时间和物理空间的位移,也是族群发展变迁的微缩简史。从某种维度上简言之来说,旧时曾说的“五子登科”,如今却代表车子、房子、票子、妻子、孩子。一夜之间,仿佛大家都变成了“卷王”,这个要比、那个要拼,好像丑小鸭和笨鸟也要飞得老高老高,一旦飞得累了,就会有人把你“红烧”,或钉在村上的“耻辱柱”上。

  静水而流深,顺其自然吧。前几天,我和老表坐在从湖北监利鄢铺到新沙洲渡口的夜航船上,老表说:“屋里的黑是真的黑,伸手不见五指的黑,不像昆明,夜哒还是亮通哒。”我们从车里出来,站在船头或船尾,秋风起,江水寒,浩荡江面上偶有运煤炭的夜行船划过,星光共月明,那一刻,我们才感受到自己是长江的子民或儿女,回到她的怀抱,真是渺小而卑微。

  说起塔市驿,最忆是吃食。我的奶奶在世时,父亲每天最开心的时刻,就是用手机在小程序上帮老人家买菜,千张、豆腐、蘑菇是老三样。如今老人不在了,父亲最爱的吃食,也变成了兰花豌豆。奶奶牙口好,生前有喝谷酒的习惯,每餐开饭前都要在碗柜一角点根细香,再端起青瓷杯细呡,搭配盐豌豆或水盐菜等砸吧几口。盐豌豆怎么制作?即用菜刀在豌豆上划十字花刀,把豌豆倒进热锅干炒,再放菜籽油炒得焦脆,等豌豆胀开变大,加食盐和蒜粒,真是好吃。

  再说粘米团子。粘米团子只有塔市驿人吃,华容西北的鲇鱼须等地只吃澄浆团子。网上有篇文章说,“传说关羽带校兵在华容道上埋伏的几天,全靠县令送粘米团子抵御饥寒。关羽班师这天正是农历正月十五,县令赶紧吩咐众人煮汤圆,哪知关羽叫住县令说,不吃汤圆,就吃埋伏华容道时吃的砣砣,即粘米团子。在我的记忆里,制作粘米团子一般用早谷米,将米粉碎粒炒熟后倒入盆中捏结成团,用调羹将腊肉丁、胡萝卜丁、腊豆腐干、大蒜叶等放入团子内,收口后用掌心搓圆,进甑蒸熟即可。冬天里,放进柴灶里烧得起锅巴或隔水蒸热,都是不错的吃法。饭米团子的缺点也很明显:脾胃不好的人不能多吃,否则“硌得心里”,就得不偿失哒。

  最后说说塔市驿的早酒文化。清早,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每天,只想吃一钵蒸豆腐丸子。灶台上,既有肉食者最爱的荤菜,如粉蒸排骨、蒸烀鸡子、蒸草鱼、蒸梅菜扣肉、蒸蛋饺;也有冇牙佬喜欢的素菜,蒸豆腐丸子、蒸藕丸子、蒸菱角米、剁椒蒸毛芋头、蒸萝卜丝、蒸茼蒿、蒸长豆角米,这里不多赘述了,写起来口水直流……

  我的好友涛哥看我为家乡代言,便称有机会一定要去塔市驿,住一住,看一看,吃一吃。他说,看到我就想起二十多年的自己,初到长沙,逢人就谦卑地说,我是华容的乡里别,跟你们长沙别比不得。我想,那一定是他的为人哲学,我们这些后生晚辈,够学。

  从长沙弯到塔市驿,从塔市驿说到长沙城。风里又雨里,城里又乡里。故乡呵,永在我心里!

【编辑:高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