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内容
巴丹吉林沙漠印象
中新网湖南 高文化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21日 08:48
中新网湖南 高文化
2023年08月21日 08:48

  巴丹吉林沙漠印象,从阿拉善处女行开始。

  过来认知间接来自书本媒体及朋友同事,仅有名字符号和大致地理方位的模糊感性认识。

  此次前往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缔结友好姊妹公园考察学习,现场与局长黄天兵、巴图其其格、梁宝荣等交流,如同瞎子摸象,才对巴丹吉林沙漠有了肤浅感知。巴丹吉林沙漠这个名字通过考察学习才叫顺口记住。

  阿拉善、巴丹吉林早已闻名遐迩,历史渊源流长,远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

  《阿拉善盟志》记载,“阿拉善”系“贺兰山”音转,蒙古语意为“五彩斑斓之地”。

  “巴丹吉林”蒙古语译音,“巴丹”传说由一个叫“巴岱”人名演变而来,“吉林”蒙古语意为海子、沙漠湖泊、“六十”,“吉林”蒙古语由藏语“哲让”演变而来,还有“地狱”之意。

  尽管“踏沙不能留印”,我算一个孤陋寡闻的匆匆过客,涉足结缘巴丹吉林沙漠人之一。穿越留下过短暂足迹气息,喝过沙漠里泉水风沙,品过沙漠美味,亨受过大漠深处阳光空气,饱过大漠颜福眼福。

  一句话,阿拉善、巴丹吉林有过我的到来,生命中阿拉善、巴丹吉林情结没齿难忘。

  沙漠,地球重要组织部分,占大陆1/3,人类重要生存生活空间。

  大自然杰作,充满神秘,大漠沙来自何方,或许与生俱来,盘古开天地就有,有的认为距今2亿年前侏罗纪、白垩纪地球深度干旱背景下风神对大陆地表所致,有的以为现代沙漠是远古沙漠上演化叠加。

  沙漠,非生命禁区,人类及万物生灵进化历炼超强生命力的“摇篮”。沙山沙丘、湖泊绿洲、沙窝井泉等地形地貌多元,梭梭、沙米、骆驼刺、风滚草、芨芨草、枞蓉、锁阳、葡萄、哈密瓜、西瓜等沙生植物多样,骆驼、滩羊、狐狸、野鸭、野驴等动物繁多,丰富,石油、天然气、煤等地下宝藏资源不会比其他陆地少多少。沙漠本身生态体系完备独立动态,与人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孕育着人类文明,沙漠文化、动物世界、植物资源、生态环境独树一帜。

  走进巴丹吉林,惊叹大漠植物超强生命力,敬仰当地人民对沙漠植物珍爱呵护。

  人类离不开绿色和沙漠,沙漠需要人类保护利用。沙漠中一串串、一丛丛、一簇簇似草如灌梭梭树顽强生长,既有野生,又有人工,过目不忘,印象深刻。

  梭梭,当地称“黄蒿”,又叫琐琐、琐琐柴,沙漠精灵,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重要固沙植物,温带荒漠中生物产量最高植被之一。第三纪孑遗植物,寿命极长,与南方红豆杉、银杏、水杉一样珍稀,共享“活化石”之誉。巴丹吉林东北地区,发现出土大量梭梭树和恐龙化石。我国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及宁夏等地均有分布。外形不起眼,但分布广泛,无论沙漠腹地还是大漠边缘都能看到,不畏风沙、干旱、严寒,气温43℃而地表高达60—80℃情况下,仍能正常生长,还能抵抗零下40℃多冰寒天气。抗旱力、抗寒力、抗盐碱性、喜光性很强,具有冬眠和夏眠特性。

  梭梭,常年经受烈日烘烤和狂风撕扯,但执着扎根坚守。为了生存抱团结伴,拥抱黄沙,根系发达,为吸取沙地水分和精华,拼命把根扎入沙层深处,一般达5米,最深超过10米,滋润孕育着肉苁蓉。为了适应沙漠环境,减少水分蒸发,迎着阳光向上生长,不断改变自己,叶退化成鳞片状,宽三角形,对生附在绿色同花枝上,开花很小。没有明显年轮和树皮,长期与风沙博弈,树形特异多姿。

  防风固沙、治理沙漠等生态价值珍稀无价,作为名贵药材肉苁蓉的寄主植物,犹如“摇钱树”,经济价值潜能不可估量。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民勤县志》记载:“炭曰琐琐,火燃时发一清香,大非石炭可拟。”肉苁蓉俗称“地精”,具有补肾、抗老年痴呆、保肝、通便、肿瘤辅助治疗、抗辐射等药用功能,被誉为“沙漠人参”。

  一株梭梭,孤掌难鸣,一片一簇梭梭林,固沙治沙,野生动物栖息地,骆驼、羊喜爱植物之一。梭梭犹如一首生命赞歌,枝杆精细,泛着白色,枝叶嫩软,泛着黄灰,根系发达,深扎沙土,风来吹不倒,沙来难摧折,有雨吸附,无雨自释。蓝天白云下,绚丽迷狂,刚毅顽强,辽阔挺拔,凸显生命之美。

  “大侠”风范,防风固沙,改良土壤,恢复植被,遏制土地沙化,保护周边沙化草原,维护生态平衡,美化绿化沙漠。难怪有人将红柳比作沙漠“美女”,喻梭梭为沙漠“美男子”。据介绍,目前阿拉善盟天然棱棱林达1500万亩,人工棱棱林600多万亩。全盟建成规模化梭梭肉苁蓉产业基地十多处,人工接种肉苁蓉200万亩以上。

  品读世界自然遗产,穿越沙漠是首选。

  我们沿着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考察线路,穿越大漠腹地300多公里,历经8小时。

  首先来到伊和吉格德湖。茫茫沙漠中冲浪行进2个小时,翻过一道道沙山沙丘,眼前一片蓝色湖水和绿洲,格外兴奋,宛如一滴大眼泪,又叫大沙枣海子,湖面1平方公里左右。蓝天白云沙山绿洲倒影相映生辉,呆久了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伊和吉格德湖(大沙枣海子)
伊和吉格德湖(大沙枣海子)

  走近湖边发现居住有几户牧民,数十头骆驼,几乎与世隔绝。祖祖辈辈与沙漠湖泊、蓝天白云相随,不通路,没有通信电视,与外界交流缺失。出人意料,沙漠深处能长期生产生存生活,大长见识,浮想联翩。

  这不就是“世外桃源”吗?相比之下,习惯城市现代生活的人们能在此呆多久?一股发自内心敬意油然而生,沙漠深处牧民伟大,他们热爱大漠,与世无争,淡然平静,知足常乐,无忧无惧。

  不可思议,这里还有地下淡水泉,就在咸水湖边草地,多个泉眼向上涌出,我们一行个个用矿泉水瓶装了喝,喝了装,特别甘甜可口,没有一丝咸味。大家为了赶路,不能久留,纷纷用矿泉水瓶装了带上。恍然大悟,“井水不犯河水”乃大自然现象。

  穿越中我们看到3处泉水不犯湖水,大自然深奥奇妙,大漠神奇。许多秘境奥秘需要去发现,去探索,去保护,去研究,去挖掘。

  第二个惊喜,达格图湖,别称红海子。

达格图湖(红海子)
达格图湖(红海子)

  沙山顶俯瞰像一面圆镜镶嵌在沙漠洼地,视野里充满沙漠彩虹,黄色沙、粉红色水、绿色草、白色云、蓝色天。随着太阳光线照射变化,湖水颜色随之变化。蓝天白云下,沙山绿洲环绕,红海子变得炫美无限。

  达格图湖,一处高盐度咸水湖。湖水呈粉红色,自然现象,但有别于其他地方颜色湖,非矿物质而是微生物所致,盐花起辅助作用。这里湖水富含单细胞藻类——卡尔藻,一种生活在咸水湖泊的微生物,属于“赤潮”海洋生物。卡尔藻具有独特自我保护机制,阳光下合成大量红色蛋白质——虚线藻素和蓝绿蛋白质——类虚线藻素来保护自身存活,并能在适宜环境下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大量繁殖。湖中卡

苏敏吉林湖(庙海子)
苏敏吉林湖(庙海子)

  尔藻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导致水体变色,湖水就变成粉红色。

  赤潮现象沿海屡见不鲜,但内陆沙漠湖泊非常罕见。全球目前只有发现澳大利亚、塞内加尔及达格图三处粉红色湖泊。

  巴丹吉林沙漠地标中心——音德日图湖。别名苏敏吉林湖,又称“庙海子”,沙漠中最美仙女湖。当地蒙古族牧民称这片沙漠绿洲为“苏敏吉林”,蒙古语意为“有庙的海子”,“庙海子”由来。

  走进沙漠腹地深处,每一处海子风格迥异,个性化特色显著,一处处沙漠绿洲,一处处大自然神奇。这里集“奇峰、鸣沙、秀湖、神泉、古庙”于一处。位于最高沙山必鲁图峰西侧,巴丹吉林沙漠最大咸水湖之一,却以“神泉”为著称。

音德日图湖(仙女湖)
音德日图湖(仙女湖)

  盐化水近饱和状态,紧邻连着一处孪生海子。或许周围必鲁图等大沙山遮挡风沙,湖边水草格外茂盛,绿洲环湖,绿草如茵,芦花纷飞,数十棵柳树、沙枣树成荫,骆驼、羊成群各据一隅,悠闲揽食,微风荡涤,水色美艳,天地恢弘。水面卤虫繁生,引来成群野鸭览食,浮水嬉戏。湖边沙山耸立,沙水交相辉映。

  爬上音德日图湖西侧沙山仙女峰顶,眼前景色让你一时语塞,继而震撼、惊呼、亢奋。高高金黄色沙山环抱中的苏敏吉林湖宛如睡美人,蓝天、白云、沙山、湖泊、绿洲、神泉、庙宇相互映衬,相互交融,仿佛就是人间天上,难怪这里标识牌称其“仙女湖”。

  大漠神泉位于德日图湖中一处不到3平方米磨盘奇石上,108个泉眼同时向上涌出甘甜泉水,被当地人称为“神泉”。神泉属地下承压水,磨盘岩石下的潜水面较低,周边潜水面较高,周围地下水向位于湖中心的磨盘石汇聚,产生水头水压而涌。周边沙山中水分以地下水补给湖泊,必鲁图峰巨大山体犹如一座大型水库,源源不断补给神泉。泉水甘冽爽口、口感极佳,富含十多种人体所需微量元素,提精养神,延年益寿。据说阿拉善王爷不远千里用骆驼取运泉水。

  泉是淡水矿泉水,湖是咸水湖,又一处“井水不犯河水”。

  必鲁图峰,“世界沙漠珠穆朗玛峰”。海拨1609米,垂直高差达480米,比美国纽约帝国大厦还要高,不是钢筋水泥、也不是坚固岩石,而是“一盘散沙”堆积形成,神奇神秘。据研究考证,形成原因是地下深处古老地质岩层稳定和含水量较高的沙子共同作用让沙颗粒黏结在一起,保证沙丘相对固定。远望必鲁图峰,峰尖高耸云天,千里瀚海沙丘如波,层层叠叠,涌向天际,蔚为壮观。对大自然敬畏、崇拜、赞美、祈祷之心油然而生。

  巴丹吉林庙,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唯一古寺庙,又称“沙漠故宫”,巴丹吉林沙漠地标之一。始建于乾隆年间(公元1755年),至今寺庙原貌保存如初,为人迹罕至大漠增添了一份虔诚肃穆、幽静雅致。鼎盛时期有60多个喇嘛,但如今只有近70岁桑木腾一人住持算得上全球最“寂寞”寺庙。据桑木腾介绍,这里香火长年不断,每年都有许多信徒不畏艰险慕名前来,其中不乏外国游客。

  这座白墙金顶汉藏混合建筑背靠沙山,坐北朝南,面朝湖水,半人高围墙,墙外西侧矗立着一座白塔,与庙遥相呼应。建筑结构与藏传佛教寺院大同小异,中式两层楼阁建筑,四角形角楼,重檐山顶,正面两小窗,两侧各有4扇小窗,建筑面积近300平方米。

  传说寺庙都是由身怀绝技能工巧匠修建,建筑材料来之不易,都是沙漠之外,做基石和栋梁石头来自雅布赖山和天山。石头、砖、木、瓦都是骆驼和羊运输进来的,每只羊背2块砖。目前苏敏吉林湖除了几户原居住牧民外,因为发展旅游建起几家住宿、餐饮接待基地,成为巴丹吉林沙漠唯一旅游中转中心。

  巴润伊克日湖(南双海子),季节性淡水湖,巴丹吉林沙漠水草最肥美绿洲。

  “巴润伊克日”蒙古语意为南双海子,丰水季节,沙漠中水域最辽阔湖泊之一。春夏两季,蒸发量大,淡水湖一分为二,变成两处咸水湖,呈东西走向,如同双肾状。两湖之间湖水退去露出许多水洼,珍珠般撒落在碧绿草甸间,骆驼、牛、马、羊悠闲地饮水吃草。

巴润伊克日湖(南双海子)
巴润伊克日湖(南双海子)

  秋冬季节,霜降而至,侯鸟迁徙,芦苇花开吐絮,天鹅、狐狸、野鸭、黄羊等飞禽走兽忙里偷闲,不时光顾。地下泉水渐渐涌出淹没整片草甸,两处咸水湖连成一片,禅变成一个大淡水湖,如琥珀般清澈透明,赏心悦目,神奇梦幻。此地虽是沙漠,胜似桃源。

  巴丹吉林沙漠灵魂——巴丹湖。大漠南缘,门户所在地。

  巴丹湖群约10平方公里,大大小小13个海子,其中巴丹湖,沙漠中最大淡水湖,138亩,距湖50米处有一咸水湖,含盐高达28度,第三处“井水不犯河水”。周边沙漠矗立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雕像,栩栩如生,手持武器,威风凛凛,依然守望保护着他的子孙。

巴丹淡水湖
巴丹淡水湖

  巴丹湖美不胜收,周围高耸入云,沙山林立,峰峦叠幛,激情奔放鸣沙云集。恬静安逸湖泊,万沙之中一点蓝,犹如画龙点睛,如梦如幻,倒影如画,静谧惬意。绿草如茵湿地,绿树成林,憨直质朴骆驼成群,结队饮水泡澡,一派“漠北江南”风光。

  巴丹吉林沙漠广袤神奇绝美,4.92万平方公里,覆盖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大部分国土,中国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以“奇峰、鸣沙、秀湖、神泉、古庙”五绝著称,集世界最高沙山、最大呜沙山群体、最多湖泊绿洲于一身。超大复合型沙丘蜿蜒连绵,跌宕起伏,层层叠叠,犹如台风或海啸掀起千层巨浪,充满波涛汹涌动感,大大小小沙丘山山沙窝宛如沸腾群山,千沟万壑,错落有致,谷深垒高,蔚为壮观。

  沙与水在此交集碰撞,为沙漠增添五彩斑斓海子,风与沙在此较量,不断改变着沙漠绝美曲线,沙与沙在此共舞,构建世界鸣沙王国。爬上沙山沙丘向下滑动能感受沙山响起如飞机般的轰鸣声,沙山鸣响是因众多沙粒运动时随气流旋转,表面空洞产生空竹效应。这里有效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却拥有144处湖泊,号称“沙漠千湖”,为浩瀚大漠增添无限灵动。最大湖为诺尔图,1.5平方公里,最深16米。

  巴丹吉林沙漠远古地质意义非凡,科学考证沙漠经历距今1.45亿年前白晋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等地质时代演化阶段。其自然景观、地质遗迹、地形地貌、人文地理、历史文化等奇特别致,具有世界地质意义和价值。沙漠科学研究考察考古理想之地,考古学家已在沙漠腹地发现石器时代陶瓷碎片。

  世界唯一沙漠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当之无愧。

  穿越沙漠,沙海冲浪,前所未有,别样体验。

  一次穿越,一次挑战,一次大自然洗礼回归,一次异样沙漠冲浪。

  深入大漠腹地,放眼环视,沙山沙丘、风蚀洼地、沙窝梭梭、剥蚀山丘,铺天盖地,千万座沙丘沙山叠加、复合、绵延,明暗交错,时隐时现,风沙浪将大漠地平线动感聚焦在尽头远方,无边无际,根本分辨不清东南西北。

  庆幸天公作美,此行未遭遇沙尘风暴袭击。

越野沙漠冲浪
越野沙漠冲浪

  整个穿越享受眼福、挑战自我、充满刺激。一天到晚,行进在一望无际沙漠世界,翻过一道道沙丘,越过一道道沙山,趟过一片又一片沙海,即便峰回路转,还是只见沙漠,偶尔遇见一片小小湖泊绿洲,如同雨后初晴,心情格外亲切、清爽、愉悦、开心,远比见过浩翰大海、原始森林舒坦。见过零星棱棱树、芨芨草,难得一见骆驼羊群,都是亲切、眼福、大餐、盛宴。

  大漠冲浪,非轻而易举地。

  首先需要天公作美,没有沙尘风暴天气,其次需要熟悉线路地形地貌,再次需要专业装备团队,3辆以上越野车队,配备卫星车载电话,车顶升起5米左右悬挂旗帜标杆,防止迷失方向,互相照应。汽车轮胎气压降低至1个左右,以增加与沙地接触面,防止爆胎和打滑。

  顺着大漠腹地沙山沙丘地势,左摆右摇,迂迴前行,仰冲俯滑,倒行逆施,骑行山岭,风驰电掣,时而打转,时而侧旋,时而扑下,时而倾斜,时而悬空,时而谷底,时而峰巅。越野车在接近90度垂直陡坡俯冲刹那间,心似乎被提至嗓子眼,沿着月牙形陡沙坡面,重力和离心力双重作用下倾斜切面前行,上上下下,翻山越岭,转瞬间,越过一连串沙山沙丘沙窝,失重感接二连三,比“过山车”刺激,荡秋千般过瘾。特别是越野车猛奔山顶冲向云天那种刺激,扣人心弦,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胆颤心惊,提心吊胆,肾上腺激素急聚飚升。

  巴丹吉林,沙漠越野爱好者最看好赛场,铁骑纵横的网红打卡地。2023年4月阿拉善盟在巴丹吉林沙漠主办第17届“路越远 心越近”越野e族英雄会,来自北京、广东、四川、重庆、山东等27个省市自治区的150多个赛队、3万余人慕名前来参加T3系列赛、超级赛道圈速赛、岩石挑战赛。

  巴丹吉林沙漠大规模人工造林构筑防沙治沙生态屏障工程,如歌如泣。

  穿越沙漠看到沙漠边缘数十公里宽绵延数百公里人工梭梭林防沙治沙带,一道“绿带锁黄龙”壮丽风景线,叹为观止。

  新中国成立以来,沙漠植树治沙,历经70年风风雨雨,一场全国性持久战、阻击战,更是一场人民战争,实现了“绿进沙退”历史性转变。

  阿拉善盟坚持科学植树治沙,选优梭梭、花棒、白刺、沙鞭、甘草、沙蒿、骆驼刺等生命力强、固沙效果好的沙生植物进行人工造林,其中梭梭为首选树种之一。据了解,全盟累计沙化土地综合治理9100万亩,森林面积达3001万亩,飞播造林689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5.41百分点至8.37%。其中,阿拉善右旗,全旗累计完成人工造林约130万亩,封沙育林约46万亩,飞播造林39万亩,工程固沙4.34万亩,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建成3个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禁保护面积45万亩,昔日荒芜沙漠焕发勃勃生机。

  无数勤劳勇敢的植树治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一届接着一届,一代接一代,全民参与,长年累月,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与风沙抗争。历经失败不回头,将智慧、汗水和力量洒在种树治沙上。涌现许许多多苏和、图布巴图治沙造林英雄。

  苏和,“时代楷模”,大漠深处植绿人。2004年时任阿拉善盟政协主席,提前2年退休后,回到家乡沙化最严重的额济纳旗黑城,克服严寒、酷暑与劳累,10年坚守,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终磨一剑,成功种活3500亩10万余株梭梭林,在茫茫沙海造出一片绿洲,有效保护黑城遭遇风沙侵袭,为家乡生态环境改善树立标杆,增强家乡种树治沙信心,带动越来越多父老乡亲积极参与治沙播绿。家乡群众亲切称赞大漠“胡杨”“沙漠愚公”。

  图布巴图,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第二届中国生态文明先进个人,内蒙古“草原儿女赞·最美家庭”标兵户。2002年,时任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古日乃苏木人大主席看到家乡古日乃湖水面逐渐缩小,生态环境不断变坏,特别着急,做出决定提前退休,同老伴融入大漠,在巴丹吉林沙漠西北边缘戈壁上安营扎寨,拉起一道长10公里围栏,圈封2000多亩荒漠。20多年来,老两口先后投入100多万元,人工种植梭梭5万多株,成年累月手持铁锹,拎着水桶植树护树,精心培管,日复一日,久久为功,苗木成活率达95%以上,成片成活1000余亩,为生态修复做出积极贡献。

  沙漠里植树难度远远超出想象。与我们南方石漠化地区植树造林相比,种活一棵树难度代价大,正如阿拉善盟林草局海莲科长所说:“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阿拉善属极度干旱区,生态环境最脆弱,荒漠化程度最严重,年平均降雨量不足100毫米,有效降雨量不足40毫米,蒸发量达4200多毫米,地表径流补水缺失,水源补充完全依靠黑河等地下水,植树成活率很低。诸如,苏和夫妇挖坑植树时,定栽一棵梭梭苗需要浇灌两桶水,每桶水40斤,10万株需要20万桶。两位老人一年有8个月都在沙漠干活。

  阿拉善植树治沙精神和经验值得学习宣传,沙漠植树治沙任重道远,生态文明建设人人有责。值得欣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在祖国大江南北深入人心。

  巴丹吉林沙漠,辩证分析有劣势,也有比较优势。

  常言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大自然资源都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大漠资源都是可开发利用的。诸如,沙漠,骆驼,光伏,风能,矿产等资源。

  阿拉善,素有“中国骆驼之乡”之称,我国双峰驼主产区之一。特殊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阿拉善双峰驼,致使阿拉善驼种质资源具有比较优势,当地畜牧业生产当家畜种。阿拉善双峰驼属于世界优秀双峰驼品种,位居国内驼品种首位,国家保护原始优良畜种遗传品种资源。双峰驼具有绒毛、肉、奶等业态发展潜能,产业链价值高。

  骆驼浑身是宝,驼峰和驼掌,国宴珍品,舌尖美味。阿拉善驼绒(毛),国际奢侈品牌产品原料,历史上朝廷贡品,赐名“王府驼毛”。驼奶、驼毛(绒)等驼产品,养驼牧民日常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沙漠吃沙漠。当地党委政府立足资源优势实际,依托科技长入,主打双峰驼品牌,做大做强驼产业,致力建设“重要驼产业集散中心”。近年来以双峰驼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牧业产业园、科研院所、良种繁育基地、养殖基地、驼奶中转站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种、养、加、游、绒、肉、奶一条龙全产业链初步建成。实现奶、乳、肉、绒、游产业多元同步融合发展,上连种植业,下连市场,不断拓展延长产业链条,推进骆驼养殖专业化、加工产业化、科技研发一体化转型升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让更多农牧民加盟,捧上“金饭碗”,实现“沙漠之舟”变身“产业之舟”。

  2022年底,全盟从驼绒驼奶到驼肉馅饼、驼乳驼脂、化妆品,从牧户到生产车间、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链不断强链补链,涉驼产业企业达39家,驼奶年产量近4000吨。据介绍,目前阿拉善盟双峰驼存栏达14.76万峰,占比全国41万峰的36%,年出栏双峰驼2.8万峰,双峰驼产业年产值已突破3亿元。全盟骆驼养殖专业合作社75家,标准驼圈480座,2000余户养驼专业户,牧民日均驼奶收入超千元,5家驼绒加工骨干企业年加工原绒能力规模500吨,驼产业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主渠道。其中,阿拉善右旗,双峰驼核心产区,全国双峰驼存栏最多地区之一,存栏达6.5万峰,占比全国16%,能繁母驼3.2万峰,挤奶母驼近1万峰,驼奶产值突破2亿元。全旗骆驼产业从业农牧民达3000余人,户年均收入3万元以上,驼奶入选内蒙古“一县一品”品牌。

  阿拉善盟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新能源建设基地。

  2022年底,新能源开发并网发电54处工程,总装机达307万千瓦。其中,风电21处,装机185万千瓦,光目33处,装机122万千瓦。根据建设发展规划,预计到2025年,全盟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装机达4000万千瓦以上,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全盟电力总装机80%以上,到2030年,新能源发电总装机达1亿千瓦以上。

  杠杠后发优势,新能源发展绩优股,未来不可估量。

  巴丹吉林沙漠,风神天下,勾划曲线,缔造神奇。

  风神,美容大师,魔术大师。鬼斧神工般魔力,随心所欲将黄沙玩得团团转,黄沙唯命是从,不由自主地天上地下,往东不敢往西。正因为听话,就像摆积木一样,时刻把大漠摆弄得千奇百怪,将沙丘沙山沙窝装点得别致美感。

  这些沙丘沙山沙窝曲线非常圆滑独特,空中鸟瞰,如一朵朵凝固浪花顺着丘坡向上逐浪隆起,然后又渐渐地回落平静。风神与沙丘缠绵厮守,缔造巴丹吉林绵延的沙丘沙山链,似岭又似峰,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沙丘沙山沙窝似波浪、耳廓,如新月、蜗牛壳,流线如新月形、抛物线、曲线、直线、椭圆形等应有尽有,还有沙丘表面波纹变幻莫测,五花八门,集曲线之大成,最具美感。

沙山沙丘沙窝最具曲线美
沙山沙丘沙窝最具曲线美

  脉动沙浪,灵动沙丘,别样视觉盛宴,撞撼心灵。作为沙漠中一粒沙,无名无姓,无怨无悔,有为有形,尽管遭遇风神百般折磨蹂蹑,被归集组合凝聚成团队变大变强变美。

  巴丹吉林“奇峰、鸣沙、秀湖”颜值归功于风,黄沙在风力引领下不停地移动移民移居,如同游牧民族一样,迁徙不止,在重力及地势地形影响下,不同级量细沙不停落地成丘成山成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原来沙丘沙山沙窝面貌全非,动态动感新月形、塔形、舌状沙丘大规模成片成海展布,沙丘追逐着高大沙山,偶尔不经意在某一空间开一个砂窝洼地天窗,让地下水冒过头踹个气变湖泊。聚大自然之灵气,为人间生出一方绿洲。有人说,祁连山雪山水通过黑河变成沙漠地下潜流进入沙漠腹地,形成湖泊和绿洲。也有人说,沙漠形成前这里就是一片古海洋,是沙漠把海洋涵盖。或许只有那些四周有高沙山的湖泊海子绿洲,模样改变得缓慢些。

  巴丹吉林充满着动感,如同一部交响乐进行曲,风沙时刻在运动,沙山沙丘时刻在改变,梭梭、芨芨草在摇曳。一望无际沙山沙丘就像纯洁空白宣纸,任凭朝起暮落的阳光涂抹色彩。

  旭日东升,清冷沙漠开始复苏,丘顶及当阳面被染成橘红色。太阳西下,沙丘沙山更具灵动,其光影在风沙中折射出魔幻陀螺,美仑美奂。宛如哈哈镜魔幻,沙山沙丘影子越拉越长,仿佛挥动着的无形魔杖,一座座沙山沙丘像一个个精灵,云谲波诡。一处处光影在沙地上变形褶皱运动,偶尔一阵风沙卷席,光影朦朦胧胧,梦幻般折射在大地沙尘。光影不停在山脊丘顶与沙窝沙洼间变换,曲线连绵纠缠,时长时短,时分时交,大漠之歌吟唱不止。

  凝望巴丹吉林,沧海桑田演变,远古地质故事,沙丘沙山沙窝,湖泊绿洲,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等,大漠宛如“藏在大山深处的大家闺秀”,神奇神秘,世界独有,美得心疼。大漠传奇早已写满塞北大地,声誉品牌已享誉世界。或许气候地理环境等影响,国内显示度、知名度、参与度有待提升。

  正如“酒香不怕巷子深”。

  新时代新征程上,巴丹吉林沙漠一定会后发赶超,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乡村振兴战略热土。

  沙漠产业之舟一定会乘风破浪,鹏程万里。

  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巴丹吉林新篇章一定会魅力四射,可圈可点。

  (作者高文化 单位:湘西州人大常委会)

【编辑:黄诗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