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内容
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多元文化和谐共生
中新网湖南 高文化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7日 15:20
中新网湖南 高文化
2022年11月17日 15:20

  公园里人文历史遗产和地质遗迹一样丰富多样,历久弥坚,渊深厚重。

  古遗址,古建筑,古遗存、古遗风,星罗棋布,俯拾皆是。一段段苗疆边墙、一座座古城古镇、一片片古村落古苗寨、一枚枚秦简、一处处出土文物、一缕缕馥郁书香布满山水间。

  历史文化的时空长度和广度、内涵深度和厚度、资源禀赋丰度,其知名度显示度亨誉国内外。

  20万年前,湘西先民捷足先登开启“㵲水文化”,多元文化接踵而至叠加交融,多彩文脉在此激荡,风生水起如史诗。

  这些静默深藏于山水之间的珍稀遗存,用无声胜有声的“肢体语言”传述着湘西身世,彰显着古韵悠悠的历史根脉和人文精神。

  20万年前湘西先民开启家园建设。

  旧石器遗址诉说着湘西先民原始社会聚集群居故事。距今约250—1万年旧石器时代,人类从猿进化为人的洪荒岁月,以远古人类生活使用人工打制石器为标志。

  公园里酉水武水先后发掘17处旧石器时代遗址点:泸溪武溪镇、花垣茶峒药王洞、茶峒边贸大街、龙山里耶溪口、沙坪、洗车河、保靖龙马嘴、四方城、清水坪中学、官山堡、拔茅乡、东洛村、龙溪乡沙坪。其中,武溪镇(上堡乡白沙村台地)遗址,发掘出土砍斫器、刮削器、石锤等各类打制石器100余件。省考古研究所专家袁家荣主持武溪镇田溪口、岩坪、灰窑等发掘后,将其定位旧石器“㵲水文化群”,距今约20万年。

  2008、2011、2015年三次对花垣药王洞遗址考古调查与发掘,发现2号、3号溶洞和挡土墙遗迹1处,出土砍斫器、尖凸刃砍斫器、刮削器、石锤等打制旧石器61件,磨制石器1件以及熊、牛等动物骨骼化石。大量石锤和长身侧刃砍斫器有别于湘西同期遗址出土石器。化石骨胶蛋白质提取分析,骨样距今3.9万年。湘西先民在洞穴台地过着狩猎聚集生活。炭末及烧土重大发现,见证已普遍用火。

  茶峒盆地还发现新石器、商周时期和汉代至明清陶、瓷残件等文物。

  湘西先民走在人类文明“轴心时代”第一方阵。

  根据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K.Jaspers)“轴心时代说”,人类文明进步的“轴心时代”同步在东方中国、印度和(西方)希腊四大文明古国开启。

  新石器文化是旧石器发展延续,人类文明进步重要阶段,距今1万—5000年,诸如,磁山文化、仰韶文化、大溪文化、高庙文化等。

  英国历史学家韦尔斯在《世界史纲》中称:“他们捕食红鹿、獐子、野牛和野猪……他们把谷粒烘干,用石磨碎,保存在土罐里,需要时拿来吃……他们穿的主要是兽皮……”。

  新石器遗迹达16处,花垣茶峒、泸溪浦市下湾、洗溪、潭溪、吉首河溪、龙山里耶溪口、洗车河、苗市坝嘴、保靖东洛、押马坪、渴洞、永顺王村、吉首肖家坪(大田湾)、乾州古城(火车站)、凤凰官庄等。出土石网坠、石斧、石锛、石凿等重要遗物。

  泸溪浦市下湾遗址属于距今7800年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高庙文化,除出土三根穿孔鱼刺针外,还有贝壳(以田螺、蚌类为主,又称螺壳堆积层)文化堆积层,厚度5米以上,最厚达7米,出土大量陶器、石器以及少量骨、蚌器及玉器等遗物。陶器具有图像、象形文字等装饰,以“太阳”、“神兽”、“神鸟”、“龙凤”等神像为主,比较抽象,图案呈等分、对称特点。7800年前湘西先民已揖别草昧,进入群居集体生产生活时代,把田螺作主食。

  吉首河溪教场遗址文化层堆积厚,文化序列延续长,晚期文化叠压早期文化遗址,自新石器、汉代至明清连续堆积,历时5000-7000多年,武陵山区少见。与里耶、下湾、四方城等遗址一样具有不同时期文化延续叠加特征。换句话说,河溪自古以来都是宜居宜业风水宝地,从未被世人遗弃。考古出土磨制石斧、石刀、石球等石器,兽骨制作针、凿、锥等生活器具,尚有釜、盘、罐、钵、支座等陶瓷。田螺壳文化堆积层与下湾遗址、凤凰官庄处于同期。推断当时湘西处于典型亚热带气候,鱼类、田螺、贝类等水生生物丰富,繁殖迅速,山中犀、鹿、野猪、野山羊等野生动物时常出没,先民过着狩猎捕渔、砍伐采摘群居生活,把田螺及野生动物等当主食煮熟食用。

  考古专家龙京沙认为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代湘西人类活动没有间断过。龙山里耶溪口遗址出土磨制石斧、刮削器、磨石棒以及细柄豆、麻面纹鼎足等器物。洗车河古码头出土旧、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文化遗物,1961年出土虎钮镖錞于、编钟、等古代青铜文物。

  湘渝考古专家对6000年前湘西土著文化与大溪文化就已融合形成共识。泸溪下湾、洪江高庙2处遗址出土中国最古老的凤鸟、兽面、八面星等神像图案装饰的陶器及白陶制品,为早在7000多年前中华民族共同体雏形提供考证。

  商周土著濮文化遗存犹在。

  刘伯庄《史记地名》载:“濮在楚西南……由之西南入江,东至岳州,南入湘沅”。考古专家先后发掘龙山三元、石羔、洗车河、铧口丘、里耶刘家堡(烽火台)、里耶下码头、苗儿滩坝嘴、永顺不二门、花垣茶峒、吉首矮寨乱岩滩、向阳坪、肖家坪(大田湾)等商周遗址,出土大方格纹、篦麻纹等陶瓷文物。铧口丘遗址为3000年前东周文化,以古建筑文化遗存为特征,与湘西“干栏式”吊脚楼建筑风格完全两码事,或许与“百濮”、“百越”土著先民生产生活相关联。

  不二门洞穴商周文化遗址最具重要意义。本土濮文化,一大族群土著濮人,以不二门为中心,活动范围广泛,从不二门及其周边发掘出土大量狩猎用铜箭镞,打渔用网坠,织网用骨针,骨管,卜甲,骨锥,尖状器,鹿角等。骨管为早期吹管乐器,与新石器时代骨哨一脉相承,土家族“咚咚喹”开山鼻祖。卜甲表明濮人己开展祭祀活动,追求精神文化信仰。出土大量手工制作夹砂陶鼎、甗、鬲、豆、钵等炊具及食器,部分剑、斧、凿、钺、镞、鱼标等铜器残片。宽格短剑与楚式、巴式剑有别,专家认为具有濮文化元素。另外,出土唯不二门遗址特色的鬲、簋、甗,其釜形鬲扭制榫头套粘入釜身做法、水波纹和几何刻划纹。

  战国诸侯争霸战争遗迹众多。

  《史记·苏秦列传》曰:“楚,天下之强国也……西有黔中、巫郡……”。

  酉水古属楚黔中郡,与川东、黔东、鄂西接壤,通荆楚而连巴蜀的重要军事要道和黄金水道,诸侯将相争先恐后抢夺的“肥肉”,血腥风雨的“动感地带”。控制酉水拥有制胜主动权,能掌控重要军事物资装备(战车战船),管控制作青铜兵器的重要原料锡等来源。

  春秋濮、楚、巴、蜀、杨越、夜郎纷争不断,战事烽火连天覆水,但最终都没能取代割据,始终蛮首、土司自治天下。无论迁陵县故城、青铜冶炼、魏家寨、龙山里耶、大板、湾塘等战国遗址,还是古丈会溪坪下溪州故城、罗依溪(落印溪)、白鹤湾、沙湾、永顺王村、保靖四方城、清水坪、龙山里耶麦茶等众多战国古墓群,辉煌考古成果还原战国诸侯争霸历史。其中,龙山里耶战国古城、大板汉代古城与保靖魏家寨古城隔河相望,呈“品”字形相互照应,说明里耶、清水坪一带是秦王朝控制西南的军事重镇和要塞门户,战国汉代时期重要军事中心,楚国应战巴蜀、夜郎及西越桥头堡,楚、巴、濮、越、汉、土著等民族经济文化交融渗透发展的商贸中心。

  “迁陵侯印”、铜虎钮“陈过之印”及“陈农信印”、“张君稚印”等印章出土,诉说着汉代酉水风云,特别是“迁陵侯印”,小小迁陵古城守令,能被朝廷封赐为“侯”,足以佐证酉水经济军事文化之重要。考古发掘诸多兵器、琉璃器等珍贵文物,大量鬲、盂、罐、鼎、敦、壶、豆等陶瓷随葬品。龙山湾塘(古黚阳县址)出土青铜器和陶器等。青铜兵器不仅深埋地下,还流落民间,当地村民在河岸谷沟、田间地头发现商周至战国时期青铜兵器、青铜炊具等屡见不鲜。诸如,上个世纪保靖拔茅乡村民上交战国时代柳叶形青铜剑,里耶村民上交战国青铜戈。

  穿越时空回到距今2500多年冷兵器时代,湘西先民、巴人、楚人、蜀人、濮人等为各自利益和生存,手持矛戈,乘着战船,列着兵阵,兵戈相见,短兵相接。巴人蜀人与楚人濮人先后发生白鹤湾之战、保靖之战,濮黎之战,朝秦暮楚之战,魏吴赤沙湾之战,楚濮之战……。《左传·昭公十九年》记录公元前523年“楚为舟师以伐濮”。一幕幕战事演绎着一场场血腥风雨。

  会溪坪早在战国汉代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扼守楚蜀要津古战场。在其秦汉酉阳县城遗址,出土西汉铜弩机等兵器遗物。上个世纪70年代周边64座战国古墓和一座东汉墓,出土文物300余件。其中青铜兵器具有重要价值,上游不远处箭潭口考古发现水上射箭训练场遗址。

  三次考古发掘白鹤湾战国西汉墓群100余座,出土陶器500余件,以楚文化为主,土著文化为辅,还发掘战国生产工具铁斧、凹字形侈口铁锄各1件。1984年发掘兵器38件(包括扁茎柳叶形剑、扁茎折肩剑)、铜戈8件(铭文戈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制印4件、四山纹铜镜、磬、砝码、水晶环、带钩等。

  保靖县城魏竹路洞庭村古墓群,与四方古城遗址隔河相望,2020年考古发掘出土汉代武陵郡及所辖7县官印(沅陵丞印、迁陵丞印、辰阳长印、镡城长印等)。保靖清水坪考古发掘战国汉代古墓300余座,出土汉代青铜礼器和流通货币2700余件。

  众多战国汉代古遗址古墓群见证着一场场惨烈悲壮战争,屈原《九歌·国殇》还原着战场血腥残酷。

  完整封建时代城市考古标本。

  保靖四方城遗址见证湘西古文明全过程,始建于战国,历经秦汉两晋、唐朝,至于宋朝,历时1600多年,考古发掘古墓95座、战国粮窑1处、东周遗址1处、春秋时期沟1条、汉代青铜冶炼遗址1处,出土战国短剑、戈、山字铜镜、汉代铜盆铜器、元代瓷器等,最具唐代文化的金镯、银簪、双手臂银箍、银梳、瓷枕、开元通宝等,工艺精湛、制作精细。该遗址被称“开启湘西古文明的金钥匙”。

  大型青铜冶炼场遗址见证经济繁荣发达,冶炼青铜原材料锡等靠外地供应。林河先生鉴定镏金铜饰为猛兽吃牛图案,泊来品,西方经典产物。东西方文化表现王权时,东方选择神权神仙,西方选择猛兽。保靖镏金铜饰、里耶琉璃器、白鹤湾水晶环等出土“洋货”文物,说明酉水黄金水道开放性。

  湘西土家族人心中圣物--溪州铜柱。

  1961年国务院确认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故宫、长城、韶山冲毛主席旧居等同批,彰显着其重大历史价值。读慬溪州铜柱就读懂湘西,湘西文化根、魂、源所在。

  1000年多前溪州刺史、首领彭士愁与楚王马希范多年交战媾和、缔结明约、划彊而治开启土司时代。据《资治通鉴》:“公元939年9月,黔南巡内溪州刺史彭士愁发动溪州之战,与楚王马希范交战半年,最终彭士愁“束子携印请降”,双方盟誓为约立铜柱”。北宋时期,溪州铜柱首次竖立于土司都城会溪坪野鸡坨(古黔安),后来辗转迀徒,但一直未离开湘西,如“定海神针”浩然立于湘西大地,呵护着湘西儿女。《宋史·蛮夷传》:“总二十州皆置刺史,下溪州刺史兼都誓主,十九州皆隶并置寨于茶滩南岸…赐新城名会溪”。

  会溪坪(九龙厅),又称下溪州、会溪城、誓大州,溪州刺史彭瑊大本营,后成首位土司彭士愁都城,湘西二十州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历时200多年。古城东门建有峨嵯賨祠,土司彭师裕葬于城外。沈从文在《湘行散记 湘西》:“土司制度为中国边远各省统治制度之一种,五代时马希范与土司夷长立约的铜柱,现今还矗于酉水中部河岸边,地临近青鱼潭”。

  溪州铜柱上圆下“八方形”,柱高2.98米,铭文约2619字,铭文表达着战争双方俱伤与得失。中国历史上9根铜柱中铭文字最多,且唯一遗存。

  土家族最古老精神家园遗迹--首八峒。

  八部大王首领涅壳赖故乡,又称八部大王庙遗址,土家族最古老宗教祭礼圣地。位于黔山脚下酉水北岸保靖县碗米坡镇(原拨茅乡)水坝村,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年前(公元1737年),庙后为涅壳赖墓地。

  《酉水考略》记载:八部首领曾带领土著先民捍卫八蛮峒口——土家族的发源地,从茹毛饮血蛮荒时代进入定居农业时代。残缺截石碑上阴刻文字:“首八峒历汉、晋、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为楚南上游…故名为八部者,盖以威我镇八峒,一峒为一部落…峒者…”。八部大王如同齐天大圣孙悟空,土家族人心目中英雄盖世,毛古斯里“毛人”形象。传说涅壳赖能钻山入海、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带领部落战河妖、守山寨。土家族史诗《摆手歌》、《梯玛神歌》描述八部大神:“嘴巴像水瓢,鼻孔像灶孔,脚杆柱头粗,满身都是毛,头戴芭茅草,捭脚捭手走,叽叽咔咔笑”,“古树连根拔,捉虎像捉猫,上天抓鹰鹞,下水擒龙蛟,四处降魔妖,杀敌如割草”。祭祀八部大神是土家族最隆重民俗,大年初一初二举行大型血祭活动。

  八部大神涅壳赖传说有一母生8个、9个、10个兄妹和1个等版本,后由龙乳凤荫成顶天立地英雄。其中,8个说源自首八峒八部大王庙清朝碑文和里耶着落湖八部大神庙对联,9个说源自土家《摆手舞》中《雍尼补所》,10个说源自土家族古歌谣《洛蒙厝托》,1个说源自八部与土家族语“巴普(祖先)”偕音及神堂神像及《梯玛神歌》等。八部大神疑为女性,神堂和里耶婆婆庙供奉之神只有一尊,后者为老太婆塑像,与屈原《楚辞·离骚》“山鬼”对上了眼。

  《梯玛神歌》将八部大神素描成粗壮雄伟、本领高强、茹毛饮血的原始形象。梯玛神图“起兵堂”右门傩神为“吞口”,嘴大面凶,似人非人,似鬼非鬼,似兽非兽。传说“吞口”为土家族人保护神,比汉族神话钟馗、孙拐李、济公、包公等本领高,除降妖伏魔外,还吞食天地乃至凶山恶水在内的一切邪恶。

  “吞口”源自首八峒,大王庙遗址一对雌雄红岩石雕怪兽“朝天孔”,长长鼻子和一对大眼长在头顶,张着大嘴,雌兽已吞吃上,雄兽还在寻找,意为“吞尽邪恶、保主平安”,外形像虎而非虎,像狮而非狮,像麒麟而非麒麟。

  中原王朝军事城堡老卫城遗址。

  又称夜郎坪,中原王朝管控土司、长官司之军事城堡,湘西保存较好、面积最大土城之一,具有较高科考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元代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改夜郎坪设崇山卫。永顺老司城是湘西土著居民自治土司治所,老卫城则为中原王朝控制土司和苗民之军事设施。始建于南宋,废弃于明代早期。

  老卫城位于花垣县吉卫镇,依地势建筑土城,取土夯筑城墙。古城近长方形,面积55万平方米,依地势开东(砖门楼)、西(木门楼)、南(不详)、北(砖门楼)四门,门楼均毁。设居住区、衙署区和墓葬区,建有“洗马池”、“跑马场”、“荷花池”。

  附近新寨村有一座明代早期古窑址,窑床顺山势向西倾斜,专门烧造生活器皿青花瓷的作坊与窑场。发现碗、缽、盘、壶、罐、杯等器形700余件,器形多饰卷草、山水、动物图案。明代龙窑发现填补湘西州烧制青花瓷空白。

  苗族祖先驩兜故里吉卫镇崇山。

  上古时代,驩兜与蚩尤一样,种植水稻族群的苗民首领,苗族先祖,尤其是苗家石姓人视驩兜为正宗先祖。崇山是驩兜古老部落,许多苗族后裔视崇山为始祖山。先秦《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外有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苗民厘姓,食肉。”厘与九黎的“黎”音相近,九黎即九夷,首领为蚩尤。

  花垣县吉卫镇(原排料乡)芷耳村,苗语叫“吉瓜”或“仡驩”,意为石姓人居住之地,周边贵州、重庆等苗族石姓人家共同认定的发源地。吉卫镇崇山,湘西石姓苗族称为先祖之山。

  我国有6座山冠名为“崇山”,其中4座与苗族有关。一座为河南登封中岳嵩山,古时“崇”、“嵩”相通,与古苗族首领“祝融”相关。1座在贵州梵净山,另2座在湘西州花垣县和张家界市永定区,都与古苗族首领驩兜相关。泸溪武溪镇和花垣吉卫都有驩兜墓传说。

  五帝后期尧(公元前2188-2067年),古唐国人,故称“唐尧”,只有部落联盟体,没有真正意义国家制度,尧一直视三苗、共工、欢兜(即“驩兜”)等部落联盟为心腹之患。所谓三苗部落联盟指南蛮部落、帝尧之子丹朱后裔部落、讙兜部落。讙兜又称驩兜,尧的臣子,丁零人祖先。尧按“禅让制”将王位传给舜(约公元前2128-2025年),舜即位后改革部落联盟为国家政治制度,着手分化瓦解三苗部落联盟,即“分北三苗”: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尚书·舜典》:“(舜)放驩兜于崇山”。湘西《古老话》:“驩兜驩柔是它的强宗,驩兜驩柔是它的大姓》”。

十一

  古老悬棺葬群增添神秘色彩。

  一处处凌空绝处悬棺有着与古埃及金字塔木乃伊魔咒般千古流传,给世人留下一串串至今未解悬念谜团,令人产生许多难以言喻遐思,臆想千奇百怪神话故事,感知神秘惊骇千古文化底蕴,惊叹折服古人先民智慧。正如熊大人在诔文所写“臻百福兮降百祥,千秋万岁兮无厉无殃”。

  根据史料、酉水号子等记载,酉水两岸悬崖绝壁上曾密布古老悬棺葬群,如今多数被水库电站淹没。自保靖乳寿岩、毛沟寨、永顺南渭、古丈箭潭口等地都有古崖墓群。保靖龙马嘴至下游灰甲滩、磨摩岩、大鹞子、小鹞子一带有汉至元代崖墓19座。1978年凤滩水库正式蓄水前,湘西州考古队清理酉水崖墓悬棺22座。唐朝张鶿《朝野佥事》:“五溪蛮,父母死,于村外搁其尸,三年而葬……于临江高山半肋凿龛以葬之。自山上悬索下柩,弥高者以为至孝,既终身,不复祀祭”。

  湘西先民迷信祖先灵魂具有保佑子孙后代的神秘力量,生者想借悬棺葬安抚逝者,取悦灵魂,诉求逝者显灵保护。悬棺濒水而葬,悬崖绝壁,人迹罕至,野兽难以侵害,逝者灵魂安宁,仍与生活在水边家人子孙相邻长相厮守。

  悬棺葬源自古代越族奇特葬习,长江下游“越人”自商周朝溯江而上,经洞庭湖进沅水酉水湘西迁徙定居,不仅带来水稻种植、冶炼等先进技术,还将悬棺等生活习俗传承过来,并与来自上下游的“楚人”、“巴人”、“蜀人”及土著人杂居融为一家,久而久之就成了武陵山区“濮人”--湘西原居民,中华民族共同体又一鲜活史证。

  悬棺与湘西民俗风情源远流长,与盘瓠文化密不可分,盘瓠王与高辛帝三公主成亲生下三男一女后,举家迁居沅水凤凰山生活。盘瓠王是宿星降世,生不落地,死不落土,盘瓠王死后,其子孙就将其棺材置于河边悬崖岩洞里。

十二

  苗疆边墙具有地标意义。

  又称南方长城,古代军事防御工程。“苗疆”出现于明清时期,泛指湘黔边区以“三山”(腊尔山、雷公山、月亮山)为中心的苗族聚居区。

  湘西苗疆边墙是南方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功能最齐全的明清军事区域性防御体系遗存。由边墙、镇城、营汛、屯堡、碉楼、古道、哨卡等构成。“苗疆边墙”南自凤凰县阿拉营镇亭子关,贯穿凤凰全境,北至保靖印山台,延绵 190 余公里,覆盖公园里凤凰、吉首、花垣、保靖、古丈5县市。据文旅部门不完全统计,湘西境内现存墙体88 段,营汛遗址60 处,屯堡26处,关卡20 处,碉楼335 处, 古道19 条,古堡寨9 处,古城址2 处,城堡2 处,石碑5 通,题刻1 处,龙窑3 处。

  苗疆边墙,国家意志象征,明清王朝对南方边远少数民族征服统治历史印记,具有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等价值和意义。湘西州正在组织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申报。

十三

  远古非物质文化遗风“活化石”。

  《尚书·尧典》记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原始艺术表演,即人们用石头互相撞击发出声音,为原始舞蹈伴奏。

  公园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打镏子被称之现代打击乐器文化“活化石”。专家学者考证打镏子源自新旧石器时代的打击石器。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咚咚喹”前世始祖为原始古老的骨哨和鸟哨,骨哨是用鸟兽腿骨制作出的古老乐器。后来骨哨吹出禽兽求偶、嬉戏所发出的鸟语声,引诱捕猎禽兽,骨哨又变成狩猎鸟哨。专家学者认为湘西骨哨诞生于距今7800万年的新石器时代,湘西沅水松溪口贝丘、永顺不二门等遗址相继出土骨哨,外形古朴,至今还能吹响。

  鸟哨融入土家族人日常娱乐生活解惑抒情,演绎成古老吹管乐器—“咚咚喹”。在山间旷野独自劳作、谈情说爱或心情郁闷时,土家族人都会随手制作一支咚咚喹,向着情侣、天空、大山、绿水、森林、牛羊吹奏,宣泄自己内心的欢乐或不快。

  此外,苗族赶秋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摆手舞、毛古斯舞、苗族挑花、凤凰纸扎等国省名录达100余项。

十四

  公园毗邻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遗址。

  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土司遗址。土家族发祥地,土家族历史文明总汇,湘西历史文化重要标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考察认定老司城完整反映土司及土司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全过程,填补了中国土司制度考古学空白,被誉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军事城堡”和“全国保存最完好的西南古堡式民族文化古城”。2015年7月4日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遗址、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联合申报“土司遗址”成功,成为中国第48处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上楚王马希范与溪州剌史彭士愁溪州之战立溪州铜柱开启湘西彭氏土司818年“土司政权”时代,始于南宋后梁开平四年(公元910年),终于清代改土归流(公元1728年)。彭氏土司政权司治(土司治所)有三处、四处之说,公元910年至1135年定都于下溪州,南宋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迁至永顺灵溪镇老司城,公元1724年司治迁至永顺颗砂乡。老司城又名“福石城”,占地25平方公里,彭氏土司历时600余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鼎盛时期辖20个州,涉及湘鄂渝黔4省市边区。

  老司城拥有自商周、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留下来的众多文化遗址、民间口头故事及35位彭氏世袭刺史或土司执政故事。保留诸多湖湘文化、土司文化遗迹。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业态共生,静态文物活态文化并存,涵盖从生产方式、建筑技术到族群社会、制度法规、恋爱婚嫁、织染服饰、宗教巫术、土医土药、民间文艺等。独立考古遗址与复合遗产体系并重,见证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古代中华民族大融合典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鲜活标本,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鲜活史证。

  老司城遗址比“马丘比丘”更具历史意义。南美秘鲁马丘比丘属双遗产,始建于公元1440年,而老司城更悠久,早其315年。前者是建在海拨2450米山脊上,处于封闭环境,代表着印加文明,后者建在开放酉水黄金水道上,属于中华文明。

十五

  公园毗邻有改写大秦历史惊天发现。

  2021年里耶古城遗址被评为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里耶古城,一座“千万年不间断的立体历史博物馆”。

  不足一平方公里古城遗址,多期文化遗址迭加,里耶秦简古城遗址,旧、新石器时代遗址2处,商周遗址4处,两汉遗地6处,元代遗址1处,明清遗存成片成块保存完整,周边尚有千余座战国末期至两汉古墓群(麦茶战国、魏家寨西汉、大板西汉)。湘西先民香火早在万年前点燃。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掘数百座战国古墓,出土柳叶剑、双色剑、琉璃瓶等珍贵文物。

  2002年秦简遗址一号古井出土3.6万多枚秦简,震撼中外。秦简上文字比《二十四史》“秦史”篇要多得多,考古价值与安阳殷墟甲骨文、敦煌文书旗鼓相当。里耶秦简,中国第一部日志式断代史,第一批官方简牍档案,一群会说话“兵马俑”。丰富改写秦朝部分历史,提升湘西历史文化价值。诸如,历史上未曾记载的“洞庭郡”、“邮递制度”、“特快专递”、“竹笔”、“木笔”、“松烟墨”、“九九乘法表”、“玛瑙玉石砝码(代表商贸水平)”、“法治制度”、“祠先农(秦史从未提及)”等。

  “九九”乘法口诀被清晰书写在长22厘米、宽4.5厘米的秦简牍上,为世界算术史研究提供珍贵佐证资料。古代《管子》、《荀子》、《战国策》等先秦典籍都曾提及“九九”运算,但一直找不到实物来佐证。

  “洞庭郡”横空出土问世,几乎颠覆以往对秦代36郡历史。酉水多处出土“铜制砝码”,但玉石玛瑙砝码只有金、玉、琉璃、楜椒等贵重物品交易才排上用场,可见秦朝湘西里耶商业经济十分活跃。

  秦简简文涉及法律制度和司法办案,其中,有一组12枚保存完整简牍,记载着12名阳陵县戍守洞庭郡人因无力偿还官府债务,被官府强制按欠债多少折算服劳役事件。“祠先农”说明酉水是农耕文明神话的重要发源地。秦简有“鞠之,越人以城邑反蛮”等与越人争战简文,说明当时社会并不安宁,越人与当地土著矛盾经常激化,越人从城邑中奔出攻击土著。

  出土文物彰显着鲜活的各民族文化交融特征特质。除秦文化元素外,楚文化占主流,出土兵器有巴蜀文化风格,陶器有土著濮文化风格。

  里耶古城文化正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四个共同”重要论述的鲜活历史案例。即“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十六

  公园毗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

  凤凰古属五溪楚地,苗疆腹地。南方边陲和民族融合区古军事重镇。

  凤凰古城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早于县治所建设。凤凰红色石头古城,与黄丝桥、乾州青石古城,都是苗疆边墙坚不可摧的城池。古城明清时代特色民居120多栋,各种庙祠馆阁30多座,200多条青石板街道。诸如,沱江边吊脚楼、朝阳宫、杨家祠堂、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天王庙、大成殿、万寿宫等建筑古色古香。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浓烈物华天宝,人才辈出,钟灵毓秀,名流名人灿若繁星。

  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眼里中国最美丽小县城。

十七

  自从有了人类,远古湘西生机盎然。

  公园有从旧新石器时代穿越商周、秦汉、战国、唐宋到近代20万年光阴岁月的文化遗址。遗产遗迹,丰富多彩,堆珍叠玉,传承久远。据不完全统计,州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44处,全国重点14处,省级63处。尚未核定为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1002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20个,中国传统村落110个,传统村落占湖南26%,全国市州排名第四。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中心,永顺、龙山、保靖、泸溪4县纳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总体规划。还有从前寒武纪冷家溪群至第四纪连续的地质地层剖面,如同穿越16亿年地球演绎时光隧道。既有自然文化与人文历史融合发展,又有土家族、苗族、汉族等多民族文化交融共生。

  考古发掘研究成果辉煌,里耶古城遗址、老司城世界文化遗产、溪州铜柱、下湾遗址等在中国历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具有世界价值和意义。

  一处处遗址标识着公园在人类文明进步史上的坐标和方位;一处处遗存犹如历史长河中的驿站和宝库,释放着公园自然文化的流光溢彩;一处处遗产就是一座座天然三维博物馆,演绎着湘西人文历史故事。

  公园里诸多遗址遗存考古发掘研究刚刚起步,新时代新征程上,通过考古研究利用,湘西历史文化一定会扮靓湘西世界地质公园,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湘西增强文化自信和智慧力量。

  (作者单位:湘西州人大常委会)

【编辑:黄诗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