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内容
做好“后半篇”文章 江华让易地搬迁移民生活更“舒心”
中新网湖南 唐军 陈景树 杨丁香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4日 11:31
中新网湖南 唐军 陈景树 杨丁香
2022年11月14日 11:31

  中新网湖南新闻11月14日电(唐军 陈景树 杨丁香)一幢幢深蓝色的楼房里,机械在快速运转,工人在紧张忙碌……初冬暖阳,走进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大石桥乡易地扶贫安置点,一派繁忙景象。

  江华是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受历史、自然、地理等因素影响,一直是湖南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十三五”期间,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施策,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约11.3万人如期脱贫,其中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人数为10126人,约占贫困总人数的十分之一。近三年来,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让搬迁群众更好实现“稳得住、有事做、逐步能致富”,江华突出就业产业帮扶,优化社区配套设施,强化安置社区治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搬迁群众稳步过上幸福美好新生活。2020年,获得国家发改委授予“美丽搬迁安置区”和“励志易地搬迁群众”的荣誉称号。

  建强阵地,让移民群众更“安心”

  2020年以来,江华县委、县政府积极向上对接后续扶持工作,争取省市以工代赈和湘西开发政策。仅2021年就争取省市发改委以工代赈项目资金180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搬迁群众就业65人,发放劳务报酬17万元。2022年,全县以“五联系五到户”主题活动为抓手,向集中安置点派驻联系工作队,助推安置区乡村振兴,指导安置点党支部、管委会具体落实防止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返贫致贫和帮扶工作、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善社区服务管理制度,制定小区公约和村规民约,建立“五联系五到户”帮扶机制。12个安置区均设立防返贫监测受理点,共识别监测对象13户37人,每户均因户制宜制订和落实帮扶措施,安排一至两名有帮扶能力的国家公职人员结对帮扶,结对帮扶责任人每月入户走访1次以上。

  为切实做好搬迁群众社会融入,江华通过全面加强组织建设,在12安置区成立8个基层党支部,4个就近融入社区支部,实现了基层组织全面覆盖。并在每个安置区设立管理服务中心和业主委员会,统筹安排了公共管理服务工作人员63人,建立健全管理服务制度和服务体系,为搬迁群众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保证搬迁群众“遇事有人管、问题有人办、需求有人帮”。

  去年以来,包户党员干部在安置区通过走访入户,协调解决搬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23个。帮助258个闲置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化解矛盾纠纷40余起,排查整治安全隐患60余起。

  发展产业,让移民群众更“顺心”

  清晨的阳光洒满大地,江华大圩镇崇江安置区便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上班族”。

  “总想不到这辈子还能当上技术工人,不要看我有50多岁了,一个月也可赚到三千多块钱。”正在架空层电子厂上班的搬迁户孟文飘笑呵呵地说。

  江华县委、县政府把发展产业和促进就业作为后续帮扶重点,将安置区产业就业帮扶纳入全县“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和落实针对性强的产业就业帮扶政策措施,多渠道支持和引导搬迁群众发展产业和就业。把集中安置房一楼架空层建设成为标准厂房,引进一批中、小微企业建立帮扶车间,吸纳搬迁劳动力就业,实现楼上居家、楼下就业。目前,各乡镇已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架空层小微企业57家,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解决895个搬迁对象就业;在安置区开发卫生保洁、治安巡逻等公益性岗位60余个,安置搬迁对象就业32人。大力推进产业帮扶。通过土地、山场流转,引导搬迁对象以多种形式参与种养加工、旅游等产业开发。湘江乡桐冲口安置区依托“千年瑶寨”发展瑶族旅游、家庭旅馆、农家乐等实现搬迁户创收,发展民宿旅馆20多家,从业人员达160余人。2021年,接待游客6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服务收入200多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19万元,村民人均增收7000多元。

  建好设施,让移民群众更“舒心”

  搬迁是一时的事,而居住是一辈子的事。只有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跟上了,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增强了,搬迁群众才安得下心,稳得住。

  江华围绕安置区实现“五通”(水、电、路、电视、网络)、“六有”(学校、公厕、文化广场、便民超市、垃圾中转站、标准化卫生室)、“七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社区绿化、环境洁化、容貌美化、污水净化、垃圾无害化)。将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一体规划,统筹推进。把易地搬迁安置区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点、先行区。

  大力实施公务服务“补短板”工程。2021年以来投入资金300万元,在12个安置区新建停车棚6个、设置车位500多个、建设集中充电设施6套、区内道路区划行车标线8千余米、新建“一站式”服务中心4个等公共服务设施,极大方便了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

  积极创新资产资源管理模式。建立搬迁对象资产资源搬出地和搬入地“双向”管理机制,参照水库移民模式,原有土地山林产权不变,接续搬迁前相关政策。2020年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竣工结算,工程款全额拨付,无拖欠民工工资现象。2021年完成12个安置房不动产权证书集中办理工作,2406户搬迁户2521套安置房不动产权证书全部办理发放完毕。扎实推进房屋安全排查整治,对搬迁群众反映的房屋漏水渗水、墙皮脱落、路灯不亮等问题,及时处理、及时维修。建立乡镇人民政府、安置区社区共同负责的消防安全联防联控管理机制,落实安置楼房、帮扶车间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做到消防安全责任到人,联防管控到户。

  “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上,我们坚持把稳岗就业、产业发展和社区治理作为重中之重,积极探索创新,建立了‘工业园区+帮扶车间+公益岗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就业产业发展模式,走出一条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的新路子。”县发改局负责人表示。(完)

【编辑:高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