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内容
建设“茶叶江山”需要厚植“家国情怀”
中新网湖南 高文化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7日 08:56
中新网湖南 高文化
2022年08月17日 08:56

  茶,国饮,绿色黄金,天意厚重,天生巧工,人之所爱,中国五千年文明特色物种之一,承载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

  老祖宗劳苦功高,国人引以为傲。祖宗先辈识茶饮茶种茶,神农尝百草,陆羽推而广之,李时珍写进《本草纲目》。朝廷诸侯视茶为贡品税赋,文人骚客心中诗与远方,学者专家眼中大学问,百姓生活开门七件事之一。

  中国,茶的故乡,茶叶原产地和发源地,世界上最早产茶饮茶国,没有之一。全球茶叶树“老祖宗”在中国,世界茶叶都有中国血统,即中国茶DNA遗传基因密码,都是“华裔”后代,中国茶的“徒子徒孙”。

  茶里有江山、有历史、有文化、有礼仪、有人生、有诗意、有禅韵、有故事。

  新中国伟人和领导人率先垂范,爱茶代言茶发展茶,不断开创中国茶新的辉煌,为发展茶叶大国强国厚植“家国情怀”树立了典范。

  茶起源有药物和食物两种之说,但茶神茶祖多元。

  中国先民从发现茶到利用茶、种植茶、制作茶来谋取生计,摘山之利,惠及人类健康和文明,称之“第五大发明”受之无愧。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性标志之一,种茶饮茶茶文化最晚自西汉从西南发源沿长江流域向东传播开来,唐朝风靡全国,明朝饮茶平民化,传播世界各地,影响全人类至今。

  药物起源说,相传华夏文明始祖炎帝——神农氏为掌握中草药特性,亲自上山遍尝百草,一天内竞中毒72次,最后偶然尝到茶叶得以解毒,神农氏将茶当药来解毒。食物起源说,先祖视茶为苦菜,称之“荼”,将鲜叶与杂粮一起煮成糊状食物,用以充饥解渴。

  茶神茶祖,中华传统文化“图腾”之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注释。因民族、地域、社会、行业等价值取向不同而具有地域性、多元性、时代性、文化性。茶神,茶农信仰,除精神崇拜外,伴随着地方独特茶礼茶俗。但九九归一,众多茶神茶祖都归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唐代茶圣陆羽称之:“精行俭德”,并在《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杨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俞,当作渝。巴渝也)间,以为比屋之饮。”

  中国茶祖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多元多项选择。要么依据不同时代、地域、民族、经济、社会等价值取向,要么凭借影响力、贡献率,全国各地茶神茶祖中不乏神话人物、历史人物及地方名流贤士等。诸如,湖南视神农为茶祖,江浙视陆羽为茶祖,成都视吴理真为茶祖,云南版纳和普洱视诸葛亮为茶祖,当代茶叶界视吴觉农为“当代茶圣”。福建安溪崇拜茶神为“谢枋得”,他和文天祥同榜进士,同朝为官,后隐姓埋名来到安溪,鼓励民众种植茶叶。常言道,吃水不忘挖井人。铁观音乌龙茶名扬天下,安溪百姓将功归于谢枋得,尊其为“茶神”,于明成化年间立集福堂供奉。云南布朗族视叭岩冷为茶神,传说布朗族祖先叭岩冷率众与其他民族激战,转战到景迈茶山,因水土不服,将士受感染而溃不成军,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众人中有人无意中摘下树上叶子放在口中咀嚼,出乎意料,歪打正着,一下子就缓解了疲惫和病情,这树叶即为救命解药,叭岩冷号召布朗族尊茶为神。叭岩冷临终嘱咐:“给你们留下一片古茶园和这些茶树,让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们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它,决不能让它遗失”。布朗族后人奉叭岩冷为“茶神”。

  茶,发源于中国,但属于全世界。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所说:“茶,中国给世界的礼物。”

  茶叶树原产我国西南,茶与生俱来不是饮料,饮茶习惯最晚始于西汉巴蜀地区。古人云:“茶性淫,易于染着,无论腥秽及有气之物,不得与之近,即名香亦不宜相襟。”茶,古今中外别称最多。人类认识茶从其具备药属性开始,老祖宗创造茶方块汉字,最早有荼、檟、蔎、茗、荈等,首先强调其药效。长沙马王堆汉墓随葬品中有称茶为“槚”的简文和帛书。汉代《尔雅》和《说文解字》等辞书都有茶的释文释意。从“荼”演绎成“茶”经历了时间和实践积累沉淀,直到唐代陆羽写下《茶经》,将“荼”字减去一横,才终修正果诞生“茶”字,开启茶学。陆羽在《茶经》:“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从草木并。(从草,当作‘茶’,其字出《开元文字音义》;从木,当作‘搽’,其字出《本草》;草木并,作‘荼’,其字出《尔雅》。)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周公云:‘槚,苦荼。’杨执戟云:‘蜀西南人谓荼曰蔎。’郭弘农云:‘早取为荼,晚取为茗,或一曰荈耳。’)”。

  茶叶发展史上,唐朝具有划时代意义,有“茶兴于唐或盛于唐”之说。朝廷开征茶税,对外开放茶叶贸易,种茶制茶饮茶茶税茶贸易成为当时经济社会生活中新时尚。国外也是首先从了解茶药性开始的,比如,日本“吃茶养生说”,英国视茶为“包治百病”仙草,法国一直称之“神奇的本草”。1640年,茶叶第一次走出国门被荷兰商人带到阿姆斯特丹,不久传到英国欧洲等地。史学家认为中国英文“china”源自西方人对“茶”的音泽。据权威专家考证,现在世界各国现代语中的“茶”字,均源于中国“茶”的粤语音(ch’a)和闽南语音(t’e)。广东话把“茶”读“Cha”,许多国家一直称中国茶为“Cha”。藏语对应汉语中对茶另一种古老叫法“槚”,称茶为“jia”。法国路易十四执政期间(公元1661—1715年)听信中国人和日本人常年饮茶不患心脏病,把中国“东方树叶”当保健药物来喝,久而久之,路易十四嗜茶上瘾。西洋贸易商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沿海大量收购茶叶“Cha”,回国将茶(“Cha”)称“TEY”。“茶”英语叫“tea”,源自英国人从拗口闽南语里“偷学”走的。福建闽南泉州、厦门一带闽南语“茶”谐音为“TEY”,茶叶英文借用谐音“梯”称之“TEA”。专家考证“TEA”是十六七世纪形成的。那时E和A两字母连写,作为“双元音”,读音为EY(类似汉语中后腔音“唉”),“TEA”发音为“TEY”。欧洲受英语语系影响都称“tea”。北方陆地丝绸之路上,北方汉语发音称茶为“cha”,茶叶传播到俄罗斯、中亚、波斯、阿拉伯、印度等地,俄罗斯称茶为“Chai”,阿拉伯称“cha”,土耳其称“Chay”,斯里兰卡称“Thay”,法国称“The”,意大利、西班牙、丹麦、匈牙利、挪威、瑞典、马来西亚等称“Te”,荷兰植物学研究曾走在世界前列,引进中国茶早于英国,因此称中国茶为“Thee”。

  茶,中国古代三大对外贸易拳头产品之一。

  英国国会最早英文文献称茶为“Bohea”,“Bohea”源自武夷山茶。茶商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沿海厦门等地做茶叶生意,发现了一种很适合英国人口味的新式红茶,喜出望外,如获至宝。1689年(即康熙二十八年),立即在厦门设立采购茶叶中心,后来发现中国茶品种多样,比如,红茶、绿茶、铁观音乌龙茶等。茶商向懂英语的当地人询问乌龙茶名字,当地人回答称 “olong dei”。闽南语“黑”发音为“o”,“o”即乌,“dei”为茶。后来英国人统一按闽南语音称茶为“Tea”。

  英国本土没有茶叶,公元16世纪茶传入英国,17世纪末进口不到6吨,到18世纪末进口达2万吨,18-19世纪英国商船在中国贸易货物总值90%是茶叶。这种来自东方中国的树叶,对提神、解乏、解酒、消化等有立竿见影效果。英国人犹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曾经钟爱咖啡的英国人改弦易辙,上流社会饮茶一马当先,如“星星之火”迸发燎原之势,迅速波及到乞丐、车夫、干苦力的工人平民。一片小小叶子征服了英国人舌尖,改变了英国人生活方式,英国人乐此不疲地重复着“以茶开始每一天,以茶结束每一天”的茶来茶去生活。喝下午茶成为英国生活习俗,与茶为伴成为一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样一来,英国人对中国茶情有独钟,耿耿于怀,爱恨交加,恨不得将中国茶全部据为己有。本土种茶失败后,开始在其殖民地种茶,选派“植物猎人”到中国千方百计偷窃茶苗茶种子,拓展贸易获得更多茶叶,不择手段通过输入鸦片换取中国茶叶,甚至混淆视听,否认中国茶叶原产地,丑化打压中国茶叶。

  茶,一片小小绿叶,天生尤物,不仅征服味蕾,还能扰动世界。国人眼里就是一片能饮的普通叶子而已,而在外国人眼里却是一叶难寻宝贝。

  一片小小茶叶成为战争导火索屡见不鲜。不仅古代诸侯之间因茶大动干戈,而且国外也不例外。比如,溪州刺史彭士愁与楚王马希范因茶税发生“溪州之战”。中英鸦片战争就是一场茶叶战争,1830年清朝政府“以茶制夷”触动了英国人奶酪和神经,英国担心与中国贸易受困失利,从印度输出鸦片换取中国茶叶、丝绸、陶瓷。美国独立战争因波士顿倾茶事件而引发。

  法国对中国茶处心积虑、费尽心机。云南原十二版纳的猛乌、乌得一带物产丰富,“地产盐茶,为滇省边民养命之源”。1895年,中法签定不平等的《续议商务专条附章》和《续议界务专条附章》。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茶盐,不仅攫取了滇越铁路修筑权,还将原本属于云南十二版纳的猛乌、乌得及化帮、哈当贺、联盟、猛地(包括茶山茶园,磨丁、磨别、磨杏三处盐井)近3000平方公里划给了法属越南,最终成为今天老挝的一部分。法国不费吹灰之力,一下子就将中国茶山茶园据为己有。如今在中国地图上老挝丰沙省特别扎眼,犹如一个锲子使中国版土人为凹陷,大大刺痛国人神经。1897年,通过谈判得寸进尺在云南思茅(今普洱)、蒙自设立法国领事馆开埠通商,直接为茶叶出口开辟通商口岸。

  西方列强掠夺中国茶数英国最贪最毒。英国动用了各种强盗逻辑手段来对付中国这只懦弱、任人宰割的“羊”。英国本土无法种植茶树,但其印度等殖民地可以种茶。1792年,英国政府派乔治·马戛尔尼伯爵带领马戛尔尼使团(Macartney Embassy)出使中国,当时英国东印度公司建议注意茶叶,马戛尔尼使团从江西带回茶树供植物学家约瑟夫·班克斯进行研究。1834年清朝政府取消东印度公司贸易后,英国成立专门茶叶委员会,专司调查引进中国茶树茶叶,积极开展实验性种植和引进中国种制茶工人。当时清朝政府禁止中国茶树出口,茶树只能靠偷运引种。1836年茶叶委员会印度负责人戈登在广州招聘到种茶制茶中国工人,还将8万颗茶种子偷运到印度加尔各答进行育种苗,然后将茶叶苗分送到印度各地进行生长观察,筛分确认茶树生长环境,最后确认印度阿萨姆种茶环境最佳。3年后,1839年采制12箱茶叶发回英国作试探性销售,结果一炮走红。英国资本闻风而动,纷纷投资印度建设茶园。就在林则徐赴任广东禁烟途中,1839年2月12日英国印度阿萨姆茶叶公司成立,公司LOGO标志为1棵茶树和1只大象。阿萨姆公司派罗伯特·福琼(Robert Fortune)前往中国盗窃茶种茶苗,偷学种茶技术,继续雇用中国茶工。1839—1860年,罗伯特·福琼先后4次到中国,将自己头发剃掉化装成中国人,聘请本地人当向导,潜入清朝政府划定的外国人禁区开展秘密盗窃。仅1851年2月一次,通过海运偷运2000株茶叶苗,1.7万颗发芽种子,挖走8名中国制茶师到印度加尔各答,给印度及斯里兰卡茶叶产业发展“输血”增添新生力量。1848年,福琼向英属印度总督写信表功:“我已弄到了大量茶种和茶树苗,我希望能将其完好地送到您手中”。福琼,在英国人眼里是一位为国做出杰出贡献的植物学家,在中国人眼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超级盗贼。除了干偷窃活外,还将其在中国经历写成4本书:《漫游华北三年》、《在茶叶的故乡——中国的旅游》、《居住在中国人之间》、《益都和北京》。这恰恰是盗窃行径铁证,更是茶叶故乡反证。自印度引种茶成功后,我国茶叶出口每况愈下,短短几十年,就被挤出国际茶叶市场,1866年,英国人消费茶叶,只有4%来自印度,95%以上均来自中国,但到1903年,来自印度茶达59%。

  纵观茶叶发展史,茶运与国运关联度高,茶运是国运晴雨表。

  中国茶叶史见证着一个国家民族兴衰。唐朝茶叶是外国孜孜以求的稀缺战略资源,宋朝茶税占国家税收一成,明朝茶叶是重要军事战略物资,清朝因茶而战、国弱茶衰。只有国强人民才能站起来强起来,资源财富才会保护起来,国弱人民就会遭殃,资源财富难逃洗劫掠夺。

  清朝茶叶史,一段耻辱难消揪心的历史,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让茶蒙受割让、污名、偷窃、战争等命运。清朝政府闭关自守、固步自封、科技落后,茶叶发展一落千丈,规模品质市场不断被超越替代,茶叶大国变成茶叶弱国。中国是茶的原产地和故乡,铁板钉钉的史事,朝廷无能,还曾被西方列强采用偷窃、颠倒黑白等手段混淆视听,闹出一段“历史洋笑话”。

  如果没有“当代茶圣”吴觉农之辈挺身而出正本清源,茶叶原产地和发源地就会被西方、日本等颠倒黑白篡改“国藉”。1922年,吴觉农留学日本,了解到日本视达摩祖师为茶神,误传菩提达摩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因长时间打坐眼皮时常撑不开,为追求无上觉悟自己把眼皮撕下来丟在地上,不久达摩丢弃眼皮的地方,长出一蔸叶子翠绿矮树,树叶状如眼睛,锯齿叶边像睫毛,达摩弟子打坐撑不开眼睛时,就摘一片又绿又亮叶子咀嚼提神。这样,茶叶就成“达摩的眼皮”变的,达摩就是茶神。这一误传还得到部分国人迎合。吴觉农旗帜鲜明、理直气壮用史事反驳:达摩公元519年(梁武帝天监十八年)来到中国,而此时大量史料已有饮茶记载,饮茶早已盛及中国各地。

  自从英国人把茶叶引种到印度后,直接称印度茶为“our tea”,对中国茶“China tea”横加丑化,英国教科书里把中国茶列为劣质茶,宣称印度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企图改变茶叶树的祖藉国藉。英国人“幺蛾子”伎俩,不仅引发国人愤愤不平,还遭遇具有正义感外国人反对,声援支持茶叶原产地在中国。1935年,同期美国人乌克斯编著《茶叶全书》,坚持并强调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吴觉农花大气力组织人员将《茶叶全书》翻译成中文。在日本写下《茶树原产地考》,从饮茶史视角陈述中国茶饮用消费情况,从植物学追溯其意义,率先对“世界茶树原产地在印度”进行有力反驳。1979年吴觉农又从地质学、植物学等层面对各学术派别观点梳理评价,再次发表《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

  1987年出版《吴觉农选集》时,将《茶树原产地考》作为选集首篇,编辑按语强调:“在旧中国,尽管我国是世界茶叶祖国,但很少有人研究茶树原产地的问题……一个衰败了的国家,什么都会被人掠夺!而掠夺之甚,无过于生乎吾国长乎吾地的植物也会被无端地改变国籍”。其实世界上具有正义的茶叶专家远不止美国乌克斯一人。诸如,1892年美国人瓦尔希的《茶的历史及奥秘》,1893年法国人金奈的《植物自然分类》,1960年前苏联人杰莫哈节的《论野生茶树进化因奈》等。2005年3月20日,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举办“中日茶起源研讨会”,曾到过古丈的日本茶业界学者松下智认为茶树原产地在云南南部,断然否定印度阿萨姆的萨地亚(Sadiya)是茶树原产地说法,认为印度茶是由云南景颇族带到阿萨姆地区去的。

  欧洲一幅现存最早的茶叶版画,证明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波兰人卜弥格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和马可·波罗研究专家,向西方介绍传播中国古代科学文化成果的欧州第一人,先后2次到过我国海南、广西及云南一带考察。卜弥格从欧州罗马出发,经过3年航行于1645年抵达中国,正赶上中国明亡清立改朝换代,在海南一带转了一圈就返回罗马。公元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卜弥格抵达暹罗(今泰国),又从泰国入广西、云南腾冲一带进行考察。1667年,梵蒂冈博物馆创建人、罗马天主教廷首席博物学家阿塔纳修斯·基歇尔(Athanasius Kircher)(公元1602—1680年),根据包括波兰人卜弥格(Michel Boym)(公元1612—1659年)出版《中国植物志》等有关介绍中国的西方书籍,在意大利罗马出版“中国百科全书”《中国图说》。其中,采用了卜弥格有关图文,其中包括一幅精美版画,内容为云南特有大叶种茶树,版面下有“cha”文字标识。

  常言道,落后就要挨打。中国茶叶发展史就是鲜活教材。中国虽是茶叶发源地,但不代表茶叶科技发展水平走在世界前列,茶叶发展如果躺平在“发源地”上,终究会被淘汰出局,拱手相让。如今日本有许多人认为绿茶发源于日本,红茶发源于印度和斯里兰卡,只将茉莉花茶、乌龙茶视为发源于中国。

  毛泽东主席嗜茶代言,宣传饮茶,倡导种茶。

  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天天都离不开茶。据毛泽东卫士李银桥回忆,1947年8月沙家店战役期间,毛泽东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运筹帷幄、通宵达旦、废寝忘食,时常靠安眠药才得以休息。碰巧安眠药刚好吃完,无奈之下,李银桥便用酒来替代。就这样,从8月18日至20日,毛泽东就靠几包烟、无数杯浓茶及酒,成功指挥西北野战军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36师6000余人。李银桥在其著作《在毛泽东身边十五年》中写道:“我拿来白兰地,放在地图旁。酒瓶旁边放着一盒烟一盒火柴,酒瓶另一边顺序摆开油灯和蜡烛……战役打响后,毛泽东便守在电话机旁……脑子疲劳了,就呷点白兰地刺激刺激,烟是一支接一支地吸,茶水更是不断……”

  毛主席兰花白瓷“茶缸子”犹如“贴身警卫”,走到那里就带到那里。每日睡醒后第一件事就是喝茶、看报纸。他爱好喝绿茶,且要浓要热,尤喜西湖龙井。喝完茶用手指把茶叶掏出放到嘴全吃掉。他以为茶叶和蔬菜一样有营养,把茶叶当蔬菜吃理所当然。他说:“茶叶是个宝,多吃有好处。茶叶可以治病,帮助消化、清凉,可以提精神。”

  不仅喝茶吃茶,而且时常自掏腰包买茶。韶山毛泽东遗物馆收藏展示的生活账遗物中就有毛泽东(包括江青)1968年3月至5月购买6斤茶叶票据。毛主席日理万机、夙夜在公,精力充沛可能与喝茶有关。毛泽东曾对保健医生说:“我的生活有四味药:吃饭、睡觉、喝茶、大小便”。在《七律·和柳亚子先生》:“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访问苏联参观茶叶加工厂,对将进口中国红茶绿茶混合粉碎制成袋泡茶不认同,在回国列车上对汪东兴说:“真可惜呀,把那么好的龙井茶、毛尖茶与一般茶叶一起粉碎,不分良莠嘛!”。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持制订《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农作物发展要求,对发展畜牧业、林业、水产养殖业及多种经营作出全面规划部署,重点强调发展粮、棉、油、麻、丝、茶等十二项农业生产,茶叶生产从此摆上各级党委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议事日程。

  1958年9月,毛泽东到安徽舒城县舒城人民公社视察展览室和茶叶初制厂时,手指周围山峦作出指示:“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当时那个年代,毛主席讲话指示极具权威和影响力,虽然指示只有12个字,但极大鼓舞和调动了南方山区广大茶农种植茶叶积极性。直到1976年,历时18年,全国茶叶发展至1500万亩左右,进一步夯实奠定茶叶大国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情系茶叶,当代茶叶导师。

  30多年来先后14次视察茶叶,14次为茶指点宣传代言。

  1990年5月,时任宁德地委书记在福安市畲族贫困乡坂中下基层品尝坦洋工夫茶时说:“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喝过坦洋工夫茶,人走情常在。”

  2003年4月9日,主政浙江时,在安吉调研听取黄杜村白茶基地建设发展情况汇报后,称赞道:“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2005年8月15日,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两山”理论,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4年3月7日,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讨论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座谈会时指出:“像贵州这种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的地方,可以保持较为适宜的温度,能出好茶”。

  2014年3月18日,在河南省兰考县县委常委扩大会上,将喝茶与修身养性、党风廉政相提并论,指出:“清茶一杯,手捧一卷,操持雅好,神游物外”。

  2014年4月1日,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提出著名“茶酒论”:“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

  2017年1月12日,总书记与应邀访华的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畅谈中越共通的茶文化,拆解茶字意涵:“‘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

  2017年5月18日,总书记向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致贺信:“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希望你们弘扬中国茶文化,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交流合作、互利共赢,把国际茶博会打造成中国同世界交流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共同推进世界茶业发展,谱写茶产业和茶文化发展新篇章。”

  2020年3月31日,考察浙江时,对西湖龙井制茶师樊生华说:“两个巴掌做出来的东西,有些科技还是无法取代的。”

  2020年4月21日,视察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蒋家坪村茶园种植情况时,总书记与现场茶农亲切交流:“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能够在这里脱贫奔小康,做好这些事情,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

  2020年5月21日,致信祝贺首个“国际茶日”:“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联合国设立“国际茶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茶叶价值的认可与重视,对振兴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很有意义。作为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推动全球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

  2020年10月12日,广东潮汕考察时说:“我在福建17年半,都是喝工夫茶为主!”

  2021年3月22日,视察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时指出:“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

  2022年4月11日下午,视察海南省五指山市,走进水满乡毛纳村黎族村民王柏和家手工茶坊参与体验炒茶制茶,并自己掏钱买了2袋茶叶,并勉励水满乡毛纳村民:把茶叶经营好,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习近平总书记情系贫困地区,亲自为安吉白茶“白叶一号”牵线搭桥落户贫困山区助推脱贫致富。2018年4月,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写信给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发展白茶致富情况,表达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意愿。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赞扬他们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国务院扶贫办第一时间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确定湖南古丈县、四川青川县和贵州普安县、沿河县等3省4县作为安吉白茶“白叶一号”受捐地。如今安吉白茶“白叶一号”已在3省4县脱贫攻坚主战场安家生根产茶。由“扶贫茶”变成“致富茶”,造福脱贫群众。

  孙中山先生曾把发展茶叶纳入建国方略。

  孙中山先生,伟大的革命先驱,不折不扣的资深茶人,对我国茶叶有着深刻而独到见解,对发展茶叶产生积极影响。曾说:“茶是最合卫生,最优美的人类饮料”。

  嗜茶如命,对西湖龙井、太平猴魁及工夫茶等名茶赞不绝口、爱不释口,地地道道茶客。品饮过安徽太平猴魁,挥笔就为其赋诗题词:“饮杯猴茶,如得知己,可以无憾”。

  《三民主义·民生主义》中称:“外国人没有茶以前,他们都是喝酒,后来得了中国的茶,便喝茶来代酒,以后喝茶成为习惯,茶便成了一种需要品……中国人发明茶叶,至今为世界之一大需要,文明各国皆争用之,以茶代酒,更可免了酒患,有益人类不少”。

  在《建国方略》强调:“前此中国曾为以茶叶供给全世界之唯一国家,今则中国茶叶商业已为印度、日本所夺。惟中国茶叶之品质,仍非其他各国所能及。印度茶含有丹宁酸太多,日本茶无中国茶所具之香味。最良之茶,惟可自产茶之母国即中国得之……”。

  中国,世界茶树起源中心,茶文化发祥地。

  英国历史学家艾伦·麦克法兰(Alan Macfarlane,1941-)在《绿色黄金:茶叶帝国》中写道:“只有茶叶成功的征服了全世界。”

  茶叶从药用发展到当今世界三大饮料,其价值已涵盖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文化等领域。茶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禅茶一味的最佳草本,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元素。茶叶不仅代表物质财富,而且代表精神财富,茶叶是世界分布最广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千年中华文明蕴涵着清幽茶香,中华民族世代爱茶、种茶、制茶、斗茶、饮茶、赞茶、卖茶,不断传承发展着识茶为荣,饮茶为乐的茶文化。

  穿越历史时空,茶一直扮演着中国使者化身,外交史上、“一带一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以茶为媒,跨越国界,交融互鉴,深受全球各国人民喜爱和关注。

  茶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片茶叶,不可小视,在中国拥有庞大产业链和经济王国,富民兴村强县都是不争事实。根据茶叶院士刘仲华回忆:上世纪80年代,中国茶叶在世界上销量仅占10%,主导国际茶叶市场的,依然是印度、日本、英国等国。改革开放以来,茶叶发展创造奇迹,重塑茶叶大国形象。据智研咨询数据:2021年中国茶叶产量306.4万吨,居全球之首,占全球茶叶产量近50%。茶叶出口36.94万吨,位居世界前列,名副其实茶叶大国。

  今天中国茶叶创造的辉煌,得益于祖宗先辈勤劳与智慧,得益于新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得益于茶文化长入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得益于我国经济社会与科技进步快速发展。

十一

  回首近代中国茶叶发展史,并非一帆风顺,清朝茶叶衰败萎缩、落后受辱与新中国以来茶叶快速崛起、再创辉煌形成强烈反差,昭示着国兴茶兴,国强茶盛。

  展望未来,市场经济全球化,茶叶大国高质量发展成茶叶强国还须攻坚克难、科学发展、创新发展。需要更多胸怀“家国情怀”爱茶人士负重前行,勇立潮头,奋楫扬帆,以茶富民,以茶兴业,以茶强县,不断提高茶叶发展现代化水平。让越来越多的人知茶爱茶饮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

  (作者单位:湘西州人大常委会)

【编辑:黄诗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