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内容
古丈毛尖 古悫古韵
中新网湖南 高文化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05日 09:15
中新网湖南 高文化
2022年08月05日 09:15

  古丈毛尖,悠悠古韵,源自厚重人文历史,古山古岩,古迹古存,古法古艺。

  土壤母岩为距今16—10亿年湖南省最古老的元古界冷家溪群地层和距今8—6.85亿年“冰球大事件”形成的震旦系冰碛岩地层及含磷矿地层,富含硒、磷、钾、锌等数十种已知和未知微量元素及矿物,蕴涵着“冰真”气息和远古密码。

  茶叶在蕴藏珍稀远古土壤的生态秘境生长,吸天地之灵气,自然天成,传统古法手工工艺涅槃重生,禅韵诗意赋能,还有古朴神秘饮茶习俗,加上厚重人文历史,古悫诱人,馥郁芳香,生态好茶。

  品味古丈茶,犹如穿越时光隧道,品读地球人文历史,体悟“冰真”古茗古香。

  古丈毛尖,沧桑厚重,远古幽深,与战国、秦、汉、巴楚、土司等文化源远流长。

  茶,最早有文字记载始于商朝,距今3000多年历史。商朝以前,视茶为珍物,用作祭祀。商周为茶原始发现利用期,以咀嚼鲜叶、煮成菜羹、熬煮茶水为主。《诗经》曰:“予手拮据、予所捋荼。”原产巴蜀,周朝巴国已种植茶朝贡周王,由西南向东辐射拓展传播开来。

  茶,兴于唐,盛于宋,繁于当代。公元6世纪,茶作为文化交流传入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

  武陵山区,茶饮用与栽培历史久远,可溯及先秦时期。茶叶界公认世界上最适宜茶树生长地方之一,绿茶黄金产区。据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先秦时期,地处巴蜀一带武陵山区就已经“土植五谷,牲具六畜……丹、漆、茶、蜜、灵 ……皆纳贡之……园有芳蒻、香茗……”

  古丈县地处荆楚武陵山腹地酉水流域,南方古丝绸之路、黄金水道及古军事要塞上,地缘与巴蜀临近,近水楼台先得月,种植制作茶叶自然而然来得早。

  巴楚诸侯之间战事催生古丈茶发展。战国时期酉水为巴楚争霸之地,巴军与楚军在酉水流域进行血腥鏖战,河西白鹤湾曾为巴军军事据点,后来“巴人后遁而归”,巴军失利取道沿花垣河至茶峒返回川东。战事期间,巴人将种茶制茶技术和饮茶风俗传入酉水古丈。古丈河西白鹤湾战国古墓群出土千余件文物还原了这一史事。楚、巴、土著遗物共存一墓,诸如,短柄巴式剑、双箍楚式剑、肖形白虎印。出土茶壶、茶杯、茶灶锅(冥器)、茶井(冥器)等陪葬文物为证。

  三国《广雅》载:“荆巴间采茶作饼。”三国时武陵郡地属荆州,理所当然包括古丈。溪州酉水流域,诸葛亮运筹帷幄的军事管控区,说不定孔明先生还品饮过古丈茶。

  秦朝,世界茶文化策源地。秦朝统一中国后,种茶制茶饮茶在长江流域传播开来。武陵山区,种茶制茶饮茶先行传播区,茶叶发源传播中心之一。明代顾炎武《归知录》记载:“秦人取蜀,始知茗饮事”。2000多年前里耶秦简记载:“迁陵以邮行洞庭”,当时地处酉水迁陵(今保靖)、古丈、永顺、龙山就有茶事活动。里耶秦简遗址出土陶土器皿与古丈河西白鹤湾战国古墓群出土茶壶、茶杯、茶灶锅(冥器)、茶井(冥器)等文物相似相关,格外引人注目。秦人习惯喜欢喝浓茶,除了与秦人刚烈性格有关外,还与当时生产生活条件相宜,秦人将装有茶叶的茶缸,放在茶炉灶上煎煮,直到熬成红豆汤。

  汉魏六朝时代,古丈已是重要产茶区。《桐君采药录》记载,东汉“酉阳、武昌、晋陵皆出好茗。巴东别有真香茗,煎饮,令人不眠”。“东汉时代的永顺以南(酉阳),似列入全国产茶地之一”。汉代酉阳即今永顺、龙山、保靖、古丈一带,县治所在地即今王村(芙蓉镇),可见汉代包括古丈在内的酉阳境内已盛产“好茗香茗”。西晋《荆州土地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据考证西晋七县,即怀化、湘西州、常德、邵阳等所辖25个县市。东晋裴渊《坤元录》:“辰州溆浦县西北三百五十里无射山。云蛮俗当吉庆之时,亲族集会歌舞于山上。山多茶树”。无射山位于当今古丈、沅陵、泸溪交界处。唐朝茶圣陆羽编写《茶经》又引用此段文字。唐代杜佑《通典》载:唐玄宗天 宝年间灵溪郡贡茶芽二百斤。灵溪郡治今永顺、龙山、古丈、保靖一带。《据地图》:“临遂县东一百四十里有茶溪。”《湖南名茶》:“古丈在永顺之南,其时隶属永顺,因此古丈植茶的起始,自然就在东汉了”。

  西汉时期,湖南种茶制茶颇具规模,包括湘西在内的武陵蛮夷、潭州(湘潭)、株洲茶陵(西汉称荼陵)等地已产茶。长沙马王堆西汉1号、3号墓出土随葬物品中出现装茶叶木箱和有关茶的记载,“木膏一笥”或“木膏笥”简文和木牌出现4起。“木膏”就是《尔雅》上古茶字“槚”的异体字或楚文字。所谓“木膏一笥”或“木膏笥”,意指“苦茶一箱”或“苦茶箱”。墓主为西汉贵族,足见西汉时期权贵上流社会已盛行饮茶习惯。马王堆汉墓装的茶说不定还是五溪古丈等地朝贡之茶。

  唐代杜佑《通典》:“永顺、龙山、溪州等地均有茶芽入”。《永顺县志》:“唐代溪州,以茅茶入贡,其为地方生产可知”。古丈会溪坪,溪州故治,不言而喻,古丈茶叶唐代即为朝廷贡品。中国茶叶学会原名誉理事长吴觉农教授在《湖南茶叶史话》:“据说永顺县东南120里,源出高望山,唐末楚王马希范建铜柱的所在,一名叫茶溪。《茶经》所指茶溪或者指此”。《宋史》:“宋熙宁九年(1076年)彭师晏降宋,诏修筑下溪州城,并置寨茶滩南岸,赐新城名会溪,新寨名黔安”。上述无射山、高望山就是古丈县高望界,茶溪即酉水支流麻溪。如今会溪坪一带冠以茶字地名不计其数,比如,茶坪、茶叶坡、茶山、茶园寨等。

  土司高度重视种茶制茶。茶园寨,当年土司采制贡茶地方,至今茶园寨还有古茶树王,酉水河边曾有一个叫“茶滩”(出自《宋史蛮夷传》)地方(今处于凤滩水库水下),推测买卖交易茶叶市场。如果没有经历凤滩水库和“大炼钢铁”,土司故城会溪坪作为茶文化遗产遗址具有重要意义,会溪坪一带满山遍野古茶树群将是珍稀自然种质资源宝库。

  溪州铜柱见证古丈茶历史。五代时,藩镇割据,黄金水道、茶马古道、川湘盐道上的酉水流域古丈、保靖、永顺,茶叶品质优良,深受商贾过客青睐,通过他们不断把溪州古丈、保靖等地茶叶向外流通,很快朝廷知晓,朝廷皇宫纳为贡品,百喝不厌,成为贡品中的“佼佼者”,连年对贡茶加码。自唐朝德宗贞元9年正月(公元793年)开征茶叶税,税赋日益加重,但产量有限供不应求,溪州刺史和当地百姓不堪重负,怨声载道。溪州铜柱铭文称“侵暴辰澧”,与楚王矛盾不断加深,溪州刺史彭士愁对苛捐杂税征缴抵触情绪加重,楚王马希范就此与彭士愁矛盾积怨不断升级,于公元939年9月双方撕破脸皮在古丈会溪坪上演了“溪州之战”。《旧五代史·列传》:“湖南马希范与钱(人名)有旧,奏朝廷请命钱为使,允之。钱密采蜀之奇货往售,又获十余万之归”。最后双方立铜柱缔结溪州之约,开启湘西土司制度先河,免去茶叶等税课赋租,溪州古丈、保靖等地茶叶不再向朝廷交纳茶叶税,改向朝廷进贡茶叶。

  茶叶,茶马古道上硬通货,以茶换马传统自古延续到近代,拿茶叶可换能用金钱买卖的物品。溪州古丈、保靖茶曾经在茶马古道、黄金水道及湘川盐道上创下“一两黄金一两茶”纪录。

  “酉水号子”再现数千年种茶饮茶史。千年不变史诗“酉水号子”把与茶有关茶人茶事及地名纳入号词传承流传至今。比如,酉水女号子中的采茶歌:“二月采茶茶发芽,姊妹双双掐社茶。左手掐得四两,右手掐得四两八。三月采茶是清明,姊妹园中绣手巾。两边绣的茶花朵,当中绣的采茶人”。不仅古丈地名多茶字,龙山、保靖地名中也如此,龙山洗车河“茶园滩名,即茶园坝”,保靖茶寨“过了白溪关,就到了茶寨”,“过茶寨,跳嫁婆,跳来跳去无着落”。

  酉水流域土家族过年习俗,大年正月初一,家家户户“摆船货”,其中就有给祖先“扽茶”祭祀,正月十四过“尾巴年”,还要给祖先“扽茶”焚香烧纸。

  古丈茶近代声名鹊起,杨占鳌记头功。

  杨占鳌土生土长古阳镇人,又名杨焕煜,小名杨二同,生于道光十二年(1832),自幼家贫,22岁(1854)从军加入湘军水师杨岳斌部,骁勇善战,屡立战功,清王朝赏赐花翎。同治四年(1865)冬,仼甘肃提督,次年乌鲁木齐招抚回民义军,平定西北边陲之乱,清王朝再赏黄马褂,赐正一品。同治十三年(1874)42岁辞官还乡。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召见,遂赐万两银。甘肃仼职时注意到西北茶叶消费及茶马互市十分活跃,还与茶商建立广泛联系。

  回到家乡边置田建府边教育引导子女种茶制茶卖茶,较短时间里,子女们种茶卖茶就尝到甜头,收获颇丰,全家一门心思开始专心致志种茶,做起茶叶生意,子女都成茶叶世家,没有一个想去衙门谋求一官半职。

  1906年,三子杨圭珽从西湖引进西湖龙井茶种,在汪家坪(今县烟草公司)建茶园,取名“绿香园”。五子杨琢臣在半坡(今文庙坡)和青云山(今二龙庵)建茶园,专请省府要员彭施涤作《茶序》,取名“青山银峰茶”(又名白毛尖茶)。这样一来,古丈茶叶种质资源增添了西湖龙井茶基因。

  1929年杨家四小姐,曾秘制一批古丈茶送给时任县长胡锦心品饮,县长胡锦心很看好。于是征购一批绿香园茶,再从征购的清明白毛尖茶中,用银夹子按一样粗细、长短、翠绿头等好茶标准,一根根精挑细选,然后将此送给湘西屯边使陈渠珍。湘西王陈渠珍品鉴后,派田凤丹专程送往南京政府举办的西湖博览会参展,获优质奖,随后又将茶样寄往法国参加博览会,获国际名茶奖。一时间街巷里坊以喝古丈茶为尚,“饮者以美味相传,推为茶类之冠”。陈渠珍大喜,遂下令古丈乃至湘西大面积种茶。古丈掀起一波种茶热,县城附近山坡开垦了许多茶园。陈渠珍在凤凰木江坪团上驻军地也建起茶园,如今犹存。这时,古丈又涌现三家较有名气茶园,即许介眉“正味茶园”、刘紫珊“龙潭茶庄”、伍国清“青云茶社”。同行竞秀,均负盛名。“正味茶园”毛尖茶被陈渠珍称赞“清香扑鼻,异人传法”,“龙潭茶庄”茶叶得到省内外知名人士广泛认同,获得“一吸神清心爽”美誉。

  当时茶叶随着名气扩大价格水涨船高:“现茶之贵者斤三千文,廉者亦三四百文,三四百文已可供清谈之助,他日茶品之盛于此兆矣”。

  传教士陈心传不能忘,古丈茶史记录者。

  陈心传(1893—1971),清光绪十九年(1893)出生于武冈州城(今县城)。1929 年,经教会介绍到中华基督教湖南沅陵教区当传教士,1931 年被派往苗族山寨乾城县良章乡(今马颈坳镇)小教堂传福音。经常深入苗家山寨乾城、古丈、保靖一带传教,与古丈茶结缘,沉迷于优质毛尖茶香,不知不觉被其茶文化所信服,并将对其所见所闻所思记录在所著《五溪苗族古今生活集》增补“古丈茶”中。

  全文辑录清末古丈“正味茶园”《茶封广告》:“古丈茶,味微苦而甘,性微寒。因其制造出自天然,故能入五脏,大去浮热。又能明目清心,生津止渴,消食下气,和胃醒脾,除内烦,安心神,去痰火,醒昏睡,善解酒食、油腻、烧灸诸毒。更治偶然痰厥气冲、头痛如破,如服药味不效者,煮此茶恣意频饮,吐出胆汁即愈若以蓄储令陈,同生姜等分浓煎”。且对《茶封广告》作点评:“古丈茶,出古丈附城数里之四周,乃近三十年来之名产。其茶,碧绿雀舌,味浓耐泡,清香可口。既能消食解腻,又可疗疾安神。尤谷雨前采品。每于饮后,必觉余味泽泽,口齿甘凉,是诚吾湘他茶之所望尘莫及者。闻其茶种,原系来自界亭,然以种以斯土,竟驾乎界亭所产而上之。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者也。今究其茶种,移此变美之原因,实为其土壤及制法之较他处有所殊异者……”。

  其中,还有古丈采茶曲四首,其一,“青云山下采茶坡,访景游人听唱歌。知是培根林叶美,新芽摘比去年多。”其二,“界亭种子植东坡,垦地培林产利多。今日开荒人不少。千家园里唱茶歌。”其三,“登山遥望碧云天,男女提筐两岸前。雨后兴歌桃水涨,武陵风景自春研。”其四,“灵草春来袅翠烟,欣然高唱入云边。采茶男女知多少,一曲清风众欲仙。”陈心传辑录“古丈采茶曲”,描绘着当年一幅幅自然美妙的新春采茶图,正如宋祖英演唱的《古丈茶歌》意境。

  古丈毛尖,天生天成。

  武陵山区土壤普遍富硒,湘西地处武陵山腹地,古丈毛尖、保靖黄金茶均为富硒茶。刘仲华院士称古丈毛尖为“湖南十大名茶”、“世界生态茶”、“绿茶珍品”。根据多年研究发现,古丈茶叶矿物质及微量元素丰富,高达24种,磷、钾含量最高,钙、镁、铁、锰、铝次之,铜、锌、钠、硒、氟为微量元素。其有机养分含量合理,滋味醇爽,回味生津,醒目提神,神清气爽,其中茶多酚、儿茶素及水浸出物含量位居绿茶之首,高品质之所在。据连续10年(1978一1988年)古丈毛尖主要生化成分统计:茶多酚25.5—28.78g%,水浸出物39.14—43.95g%,氨基酸总量258—346mg%,儿茶素总量163.6—184.5mg%,咖啡碱4.96—5.79g%。古丈小叶群体茶的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含量普遍较其他良种高。从本土特有小叶古茶树采制的古丈毛尖,茶叶极品中的极品,古悫古新,滋味甘醇,回味厚重,色泽翠绿,条索紧细,如从远古穿越而来,别有一番茶香茶味,品味古树茶犹如品读“秦简牍”。湖南农业大学曾对古丈毛尖、信阳毛尖、西湖龙井、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等13种名优绿茶进行生化分析,古丈毛尖的茶多酚含量占比25.69%,居13个品牌之首,水浸出物达40%以上为最高,儿茶素占比13.229%,排第二,咖啡碱4.96-5.96%,氨基酸3.14-4.1%。湖南省茶科所也曾对古丈毛尖进行生物分析,茶多酚含量高达27.5%。

  陈宗懋院士:“茶不是药,但饮茶可以预防和减轻许多人体疾病,可以作为生体调节剂增强体质,提高抗病性”。

  古丈毛尖具有抗衰老、提高免疫力、利尿、提神、降血压、降血糖、防龋、杀菌、抗病毒、抗肿瘤、抗突变等功效,主要得益于茶叶富含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叶绿素等多种有机生化成分。茶多酚,黄烷醇、黄酮类、酚酸等多酚类化合物总称,其中儿茶素约占茶多酚总量60%以上。茶多酚既为茶叶品质成分,又是生理活性物质,具有强氧化剂功能,能有效消除自由基对人体健康影响。

  新中国古茶逢春,如鱼得水。

  建国初期,古丈毛尖作为创汇商品,走出国门规模出口。1950年远销前苏联及东欧各国。1957年参加联帮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再获奖,亨有盛誉。1980年以每斤高达78美元价格行销香港市场。1982年湖南在南岳举办评茶会,评出16个名茶,古丈毛尖、青云银锋、狮口银芽3个金榜题名。1982年在长沙举办全国名茶评选会上,古丈毛尖进入全国30种名茶之列。1988年古丈毛尖获中国首届博览会金奖,当年出口150吨,绿茶出口量居湖南之首,全国第二。从此古丈毛尖以“白毫显露、条索紧细、香高持久、滋味醇爽”品质蜚声海内外,畅销日本、东南亚及欧美市场。1990年伦敦市场价达140美元/千克。

  古丈毛尖金奖银奖、国家奖国际奖频频得手,绿茶红茶花茶保健茶无一例外,一代又一代茶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古丈茶叶发展保持加速度。古丈毛尖2021年荣获湖南茶叶乡村振兴“十大领跑品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华文化名茶”、“世界绿茶评比最高金奖”、“世界茶业博览会金奖”、“米兰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中绿杯特金奖”、“区域特色美丽茶乡”等殊誉。历史上古丈茶与当今古丈毛尖不能同日而语,今天的古丈毛尖早已刷新《古丈坪厅志》记载:“古丈坪厅之茶,种山者少,皆人家园圃所产,及以园当业者所有。清明谷雨前采摘,清香馥郁,有洞庭君山之胜,夫盖亭之品,近在百余里内,若无涩味,则古厅之独胜也”

  消费者认同喜欢,最大动力,茶叶卖得出,最大成功,消费,最好的传承,买卖,最好的保护。目前全县绿色生态茶园达19.5万亩,其中绿色有机茶面积4.8万亩,2021年全县茶叶总产量达11.38万吨,实现产值14.32亿元。

  如今茶乡正在加快“茶园景区化,茶旅一体化”建设,种茶育茶采茶制茶卖茶品茶一条龙产业链不断强链补链延长链,茶园茶山茶厂茶庄茶店茶楼茶街茶城遍地开花,绿茶红茶黑茶青黄茶白茶争相斗艳,产品品质品牌标准创新突破,有机生态、绿色无污染全覆盖智能化监管,良种群体古茶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并举。古丈毛尖产业链规模、产品品质、品牌效益、科技创新、茶文化、市场占有率等在茶叶界显示度不断提升。

  茶乡山寨,茶园茶山,梦幻画廊画卷,空中花园乐园。

  不得不佩服古丈人艺术天赋,把茶当笔,山水林田寨为布,见缝插针,把茶园画满乡村山水空间,山上山下,房前屋后,水边林中,村寨四周,满满绿色世界,茶叶天地,清清的山水茶画卷,成行成线茶园似画。一处处随山势起伏梯田式茶山,犹如一道道靓丽山水风景线,无不彰显和谐美、自然生态美、人文曲线美。

  古丈全域就是一个茶叶大观园。茶是主色调,茶无处不在,山顶有茶,山腰有茶,山脚有茶,田中有茶,茶在林中,林在茶中,茶园中有果树,森林下有茶园,茶在寨中。烟雨茶园,茶山云海,茶在云中,雾漫茶园,冰雪茶园,梦幻仙境。行走在绿色茶园茶山,可享一场极具空间景观视觉冲击、饱眼福口福心福的盛宴,吸引眼球、扣人心弦,魅力活力四射。

  古丈毛尖,和保靖黄金茶、普洱茶一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业文化遗产,能喝的文物古董。

  名人名流对古丈茶赞不绝口,古人对酉溪茶叶频频点赞示好,地方诸侯视为“摇钱树”,朝廷时常钦点贡品。历史上因为古丈毛尖发生战争远不止溪州之战,直至溪州之战才终结茶叶纷争。

  古时因为产量和贡品,专种专制专供,皇亲权贵专享,古丈毛尖难以与平民百姓有缘。当今已从神坛回归民众,拥有国内外越来越多消费者,人民百姓生活开门七件事,时常能找寻其踪影。古丈茶香不仅飘进千家万户,还飘洋过海走向世界。

  走进茶乡茶城,茶叶王国,古色古香。这片充满希望的山水魅力四射,茶乡各族群众团结一心“靠茶吃茶”,让古丈毛尖成为“脱贫茶”、“致富茶”。随处可见采茶、培管茶、收购茶、制作茶、买卖茶、品茶喝茶、谈茶说茶的人影,道地茶世界。茶人茶农,茶艺茶文化,茶楼茶吧,茶园茶厂,茶店茶市,如雨后春笋落户茶乡,茶叶成为乡村振兴宜居宜业宜养宜游首选,古丈茶歌越唱越响,幸福美丽新茶乡高歌前行。

  (作者单位:湘西州人大常委会)

【编辑:黄诗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