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内容
探源寻根问祖在酉水
中新网湖南 高文化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19日 08:41
中新网湖南 高文化
2022年04月19日 08:41

  酉水,古称酉溪,又称白河,一座天然博古走廊。除了太多太多遗址遗存外,那里尚有各路祖师神仙、秦简书山、千古秘库、胜山圣地,还有远古遗风神话传说,五溪之地,盘瓠先民发源地。溪州铜柱铭文开篇:“盖闻牂牁接境,盘瓠遗风,因六子以分居,入五溪而聚族”。属古五溪酉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土司制度首倡策源地。

  古老鲜活酉水神话故事关乎人类始祖。尤瓦尔·赫拉利认为,大约在七万年前,人类开始运用“想象”来讨论“虚构的事物”,正是这些“虚构事物”讨论,使人类最终从动物群中脱颖而出形成社会。酉水旧、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让人真切感知万年以前我们始祖先辈原始生活。酉水在内的古五溪,开天辟地神话传说策源地,土家族始祖雍尼补所兄妹、八部大神、盘瓠、盘古、蚩尤欢兜等故里。神话传奇故事令人脑洞大开,开启盘古开天地的诗与远方。神话里麦茶里耶为盘古开天之地,毗邻八面山流传着诺亚方舟战胜齐天大洪水的人类起源典故,并在里耶龙舟文化中传承演绎。土家梯玛巫师吟唱摆手古歌“开天辟地”章节,让你感受土家族先祖异想天开的宇宙观,摆手歌不主张宇宙起源于混沌,而认为混沌之前就有宇宙,混沌是后来的事情。歌词载:“在那远古的洪荒时代,天和地,相挨近,画眉鸟儿叫,声音传上天,吵得天上人,日夜不安宁。……地上的葛藤长上天,天上到处绊脚藤。……地上的马桑树儿,枝丫伸到天庭,伢儿们爬上马桑树,吵吵闹闹,玩个不停……”。《梯玛神歌》、《摆手歌》、《酉水号子》记载:神船即八面山,土家族语“昔姆卜”(即祖船山意),里耶土家族语“麦茶(美槎、梅茶)里耶”,意为“开天辟地”之意。酉水流传齐天大水、神舟渡人、兄妹成亲神话,雍尼补所兄妹是农耕民族土家族的祖神。先祖捉雷公引发齐天大水,雍尼补所兄妹驾着一只满载百种千样粮食作物大船战胜洪水,重建世界,繁衍百家生息。兄妹成亲将祖先船倒扣作为新居,相亲相爱、利益家族、男耕女织、刀砍火种、生儿育女、传宗接代。2000多年前里耶秦简“祠先农”记载,见证当时就已祭祀祖神雍尼补所兄妹,里耶为农耕神话重要起源地之一。酉水神话与中国神话同根同源,认为山和洞都是神仙始祖创造居住的,总是把大山大河及山洞当圣地来祭祀。酉水神话除了与山水密不可分,还与山洞戚戚相关。两岸洞穴几乎都赋予神秘神圣色彩,八面山灵凤洞传说是土家族人夏娃亚当初祖地,即雍尼补所兄妹(傩子傩妹)成亲洞房。还有沅陵丑溪盘古洞、伏義洞(窟包栖)、盘瓠洞、高王洞(高辛王帝喾南下取金谷种居住过、夸父逐日也曾住过)等遗迹。

  酉水,土家族“母亲河”。土家族自称“毕兹卡”,酉水土著先民,史书有“夷”、“蛮”、“百越”等多种称谓。商周称“蛮蜒”,《史记》称“西南夷”,《后汉书》、《水注经》称“五陵蛮”、“五溪蛮”,《三国志》称“五溪蛮夷”,还有“荆州蛮”、“溪州蛮”、“酉水蛮”之说,宋代以来又有“土兵”、“土民”叫法。历史曾把原本世外桃源、风水宝地的酉水贴上“蛮荒之地”标签,蒙“冤”受“屈”遭遇外界不公平的冷眼贬义。酉水土著信仰多元多神,且以女神主导。诸如,土家族雍尼补所兄妹成亲土家族人起源传说,八部大王及哺养八部天神龙乳凤荫、爱神雍尼婆婆、傩神娘娘、梅山阿姐、阿米帕帕、蚕桑嫲嫲、锒魈菩萨等。土家族毛古斯、摆手舞等民族舞蹈中“示雄”表演,都表达了对母性、生殖崇拜、对爱情向往,对黎衍生息传宗接代渴望。诸如,毛古斯胯下“粗鲁棍”。毛古斯,又称茅古斯、毛谷斯,土家族摆手舞中最出彩最出神的舞蹈,被称之土家族历史文化和中国戏剧“活化石”。《诗·小雅·正月》描述土家族先民表演毛古斯:“谓天盖高,不敢不躅,谓地盖厚,不敢不路”。生殖崇拜尚彰显在酉水两岸悬崖、山泉水井、滩头及山峰等上。诸如“公婆井”、“风流岩”,始祖兄妹破竹验婚的叫“卵子山”、“天下第一女神峰”。八面山南端有一山头酷似仰卧山顶孕妇,称之“孕祖山”、“婆婆神”,即雍尼补所兄妹成亲繁衍土家族人传说中补所女神卧姿。

  梯玛神歌、摆手歌舞,流传千年不变的长篇史诗。集诗、歌、乐、舞为一体,土家族语“活辞典”、土家族文化“精神法典”及“百科全书”之称。摆手歌,土家族语又称舍巴歌。土家族舍巴祭祀时用古老土家族语吟唱长篇史诗,格局宏大、篇幅浩繁,全篇长达万余行,一次吟唱需多名梯玛巫师轮流演唱七个夜晚。内容包罗万象,犹如古希腊《荷马史诗》、西藏《格萨尔王传》,涵盖土家族开天辟地、人类起源等神话、英雄传说、社会礼仪、人生教育、崇拜祖先、土王及多神等宗教信仰,民族迁徒、祭祀、狩猎、农耕、饮食起居、民俗民风等内容。摆手歌有包罗万象固定唱词,包括祭祀歌、农事歌、古歌、民族迁徙歌等,其农事歌将一年四季农耕文化活动表演得淋漓尽致,如稻作文化有下种、栽秧、踩秧、打谷、背谷,旱作文化则有砍火畲、撒小米、种苞谷、薅草、搞小米、背包谷等,如同一部详尽农业生产百科手册。摆手歌与摆手舞紧密相连,有歌必有舞,有舞必有歌。商末周初土家族摆手舞记载,“武王伐纣,賨人前歌后舞也”,賨人即为酉水土家族先民。酉水流域土家族山寨都曾建摆手堂(也是祭祀祖先神灵的神殿)。摆手歌,一种原生态非物质文化,集浪漫、乡土风情、生活情趣于一身,既有民间娱乐文化,又有民间信仰文化,深受世世代代土家族人喜受,传承传唱至今。《华阳国志·巴志》载:“汉高帝灭秦,为汉王,…阆中有渝水,賨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初为汉前锋陷阵,锐气喜舞,高帝善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乃令乐人习学之,今所谓巴渝舞也”。巴渝舞就是酉水先民板楯蛮(又称賨民)的歌舞文化,即为湘西土家族摆手舞。摆手舞作为宫廷重要礼乐舞,从西汉到东汉得以延续。酉溪流传千年的酉水号子是一部纤夫水手用生命、汗水、劳动、智慧写就的生命赞歌、民间歌谣和天籁之音,还是乐观向上湘西民众传承创新千古史诗,更是摆手歌舞水上演绎的“水上摆手歌舞”。顺着号子穿越时空隧道,领悟讴歌赞美水情水性水律,聆听远古神话魔幻、战国嘶吼、《诗经》脉搏、《楚辞》心跳的“千古绝唱”。

  龙凤文化植根酉水山水间。上游两个隔河相望的龙山县来凤县寓意龙凤文化,犹如给酉水这条卧龙赋予龙眼凤眼,龙凤呈祥,时刻守望保佑着酉水流域千家万户百姓。据不完全统计,酉水流域与龙凤相关的乡镇、村(社区)地名数以千计,与龙凤关联的山、水、潭、泉、桥等地名数以万计,且都赋予龙凤传说及由来故事。诸如,乌龙山与阿傩洞传说中何老司与乌龙斗法降龙故事,阿傩洞乌龙与母亲及兄弟住在八面山五龙洞,都是孽龙,洪涝旱灾都是乌龙一家在作怪。酉水土家族人对龙多为斗杀,敬畏转少,龙山岩冲(屋)何老司法术高明,乐于施人,疾恶如仇,好打不平,乌龙出来兴风作浪作怪时,何老司都出手相助,与乌龙斗法斗勇,最后终将乌龙尾巴斩断,致使乌龙失去腾云驾雾、呼风唤雨、兴风作浪魔法。如今龙山县、古丈老司岩、断龙山、保靖腊水洞等地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棒棒龙”、“板登龙”等都源于此传说。

  酉水圣山古刹见怪不怪。《礼记·祭法》载:“山林、川合、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沅陵龙兴讲寺、龙泉寺、辛女庵、永顺老司城、不二门、保靖首八峒八部大王庙、婆婆庙、八面山、白云山、太平山、酉阳龙潭“七宫八庙”、来凤仙佛寺及各地万寿宫伏波宫等给酉水增添古色古香,蒙上神秘宗教色泽。曾经香火经久不息,对湘西宗教文化遗产传承有着深远影响。千百年来,酉水流域圣山古刹一直是湘西先民精神家园和宗教祭祀中心。沅陵龙兴讲寺是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称帝第二年,即唐贞二观(公元628年)颁旨修建,用于传授佛学,我国最早建立的书院之一。《尚书序》:“汉室龙兴,开设学校,九五飞龙在天,犹圣人在天子之位,故谓之龙兴也”。龙兴寺比宋代著名四大书院(岳麓、白鹿、石鼓、应天)之首岳麓书院(始建于公元973年)要早345年。土司在老司城规划建设有宗教中心,设立祖师殿、观音阁、五谷祠、关帝庙、将军山寺、八部大神庙,各种大型宗教祭祀活动年年都在此举行,土家族人精神家园就在此地。永顺不二门古刹始建于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0年),嘉庆十六年扩建,设水府阁、文昌阁、地藏阁、玉皇阁,不二门佛家语称“不二法门”。首八峒八部大王庙是八部大神故地,土家族最古老的宗教祭祀圣地。保靖白云山,古称“古黔山”,《元和志》记载称之武神山,秦楚黔中郡源自古黔山。酉阳龙潭古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迄今2200多年历史,初建渤海梅树,又称“梅树龙潭”,曾为“蛮不出峒、汉不入境”800年土司政权辖地。千年古建筑群、民族文化及宗教文化遗存保护较好,古镇上“七宫八庙”见证了酉水先民又一宗教祭祀中心和精神家园。龙山太平山始建东晋隆安年间(公元327—342年),距今约1700余年,湘鄂渝边区著名佛教圣地,清嘉庆初年至光绪末期为盛,中国佛教协会湖南分会曾在此挂牌。一峰独秀,名山古寺,佛光远播,历史悠久,摩岩石刻,“普照禅林”、“八功德水”,凿洞息影、危楼悬钟、松月宝塔、观音阁、大佛殿。海拨千米以上的名山还有七姊妹山、酉源山、笔架山、羊峰山、三峿山等。来凤县翔镇关口村仙佛石窟古寺,建于酉水河西岸佛潭岩上,始凿东晋咸康元年五月(公元335年),我国开凿年代最古远的石窟寺之一,早于三大名古石窟,早敦煌莫高窟31年(公元366年)、云冈石窟118年(公元453年)、龙门石窟158年(公元493年)。仙佛寺石窟高约百余米,长200米,石壁上佛三尊,造像为盛唐初,依石壁建阁三层,大小石佛100余尊,雕工古朴精湛,是长江中游两湖地区唯一唐代摩崖石刻造像,还是现存规模最大摩崔造像,集中彰显佛教文化和雕刻艺术集中,更是南方佛教文化重要历史遗存。

  缘自酉水典故成语耐人寻味。沈从文《湘行散记 湘西》:“地有五溪,‘五溪蛮’的名称即由此而来,传称马援征蛮,困死于壶头山”。马援为创建东汉王朝屡建功勋,光武帝刘秀封其“伏波将军”、“新息侯”。酉水流域将马援当神摆上了百姓家神龛,视乌鸦为马援神兵,“马革裹尸”和“画虎不成反类犬”等成语名言都源自马援,壶头山在沅水中部。万寿宫、伏波宫、马援宫曾遍及酉水流域重镇和码头,见证楚王马援、江西老表开疆拓土、乐善好施历史印记。据有关资料考证,古丈老司岩伏波庙香火曾因码头繁荣、商贾云集而亨誉酉水,周边地区重要节庆和议事祈福等都在伏波庙举行。湘西一直流传祖先从江西迁徙而来,首任土司彭士愁就是从江西举家搬迁过来的,古时船运有“无江西不成码头”之说。《辞源》对“二酉藏书”注释:“二酉指大酉小酉二山,在今湖南沅陵县西北,太平御览四九荆州记: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后称藏书名二酉”。秦亡汉兴,藏简重现,故有“学富五车,书通二酉”的典故。此外,古代文人墨客乐意在酉水两岸挥毫泼墨,刻石立碑。诸如,溪州铜柱铭文,沅陵二酉藏书洞“古藏书处”,永顺不二门摩崖石刻,酉阳大溪口“江西义渡”,保靖“天开文运”摩崖石刻,八部大王碑,老司城德政碑,清水坪“万古不朽”石碑,老司岩“万古流芳”石碑,沅陵明溪新寨“錾字岩”等。

  溪州铜柱,土家族人心中神物圣物。铜柱记录1000年多前溪州刺史、土家族首领彭士愁与楚王马希范多次多年交战媾和、缔结明约、划彊而治开启土司时代史证,八百年土司时代标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首创首倡标志,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溪州铜柱后晋天福五年首立于古黔安(今古丈会溪坪野鸡坨),因战争等原因多次辗转迀徒,但一直未离开湘西,如“定海神针”浩然立于天地间,呵护着湘西儿女。溪州铜柱上园下为“八方形”,柱高2.98米,刻写铭文字约2619个,开启民族治理体系之先河。

  酉水流域宗教神话故事自数万年前原始社会口口相传至今,毛古斯对生殖器图腾崇拜、土家族对八面山崇拜等源远流长,追溯至酉水原始社会始祖。摆手歌舞,土家族歌诗文化“奇葩”,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莫属。酉水神话传说里女神几乎都成主角,母性文化己融入民俗民情和历史文化。武陵山腹地酉水,高山峻岭、森林茂密、云雾缭绕、山清水秀,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比比皆是,风水宝地随处可见。古寺名刹都是湘西先民精挑细选、匠心独运、好中选优建成所致。品读酉水神话,犹如童话世界极具想象力,研读酉水神话,犹如芝麻开门打开潘多拉魔盒益智增智,解读酉水神话,古为今用为新征程湘西高质量发展增添正能量和智慧。(作者单位:湘西自治州人大常委会)

【编辑:黄诗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