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内容
2021共舞长江经济带:漫步多彩长沙 探寻古城记忆
湖南国际频道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3日 09:47
湖南国际频道 2021年12月23日 09:47

  岳麓山、湘江、橘子洲、天心阁……有着“山水洲城”美称的长沙有着三千年楚汉历史的底蕴。12月20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湖南省委网信办、新华网主办,长沙市委网信办承办的“共舞长江经济带·探源千年文脉”主题活动走进长沙天心区和岳麓区,30余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湖南省市重点新闻网站媒体代表一起感受了长沙的多彩魅力。

  天心阁:连接着长沙的过去和未来

  假如来到长沙,必定要去天心阁看看。长沙市天心区之所以名为天心,皆因一座“天心阁”。

  走过城南路,在与天心路的交会处,便可见到天心阁的入园进口。“天心阁原名‘天星阁’,因对应天上的‘长沙星’而得名,这里曾是古人观测星象的场所……”讲解员将天心阁悠长古老的故事娓娓道来。“登天心阁而知古长沙”,雄踞于长沙城南古城墙之上的天心阁,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至清朝乾隆年间,城南书院(即湖南第一师范前身)迁址于天心阁下,从此阁下书声琅琅,天心阁成了书院供奉孔孟及文昌魁星的重要场所,这是长沙“文教昌明”之举,可达“振人文而答天心”之目的。所以说,天心阁就是长沙古城历史的缩影。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如何让天心阁这样的老建筑焕发生机?天心阁文旅科科长周惠介绍,现在,天心阁采取多措并举,通过“怀旧”主题的系列赏灯活动,“见证”主题的风车展、非遗展,“我们的节日·天心月圆”中秋游园活动等,吸引更多人来这里感受历史,感受传统文化。

  同时,天心阁还以文化展陈为抓手,通过艺术图版、创作浮雕、互动触摸屏等多手段为建筑本身加载了丰富内涵与丰饶触感;以文旅融合为舞台,新修定湘门,与县正街、都正街等历史老街,确立天心阁为“红色旅游基地”,积极开展古城墙、崇烈亭等文物的修缮,在尊重文物、传承文脉基础上,不断唤醒文脉活力。

  岁月悠悠,矗立于长沙城南的天心古阁,陪伴了一代代长沙人成长,看过了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天心阁的未来也注定会与过去的历史紧紧相连。

  西文庙坪:让老城区更有长沙味

  离开天心阁,记者来到了下一个充满着长沙市民回忆的地方——西文庙坪。“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小巷……”走进现在的西文庙坪,踏过青石板,老泥瓦和新砖相互包容,让人联想起戴望舒笔下的《雨巷》。

  西文庙坪,位于长沙城的核心区域,这里市井生活充满烟火气息,“西文庙坪牌坊”更是拥有数百年历史。

  西文庙坪牌坊为四柱三间重檐牌坊,正面刻“道冠古今”,背面刻“贤关”二字,属于过去长沙府学宫文庙遗迹。拥有千年历史的长沙府学宫,如今只剩这座石坊孑然矗立在原地,它是长沙府学宫和文庙留下来的唯一遗存。

  2018年,长沙启动实施老城区有机更新,西文庙坪片区有机更新项目东起长郡中学、西至湘江路、南起城南西路、北至人民西路。

  让老百姓更具幸福感,让老城区更有长沙味。在项目建设中,西文庙坪片区坚持延续城市文脉、留住老长沙味道发展方向。按照“留、改、拆,以留为主”的工作理念,在充分尊重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通过有机更新对现有文物古迹、老旧公馆、街巷肌理、一草一木进行保护和尊重;利用空间改造、业态更新、人群更新,准确把握符合生活方式转换、产业方式更新以及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规律,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城市更新项目的综合价值。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长沙城的文化会客厅

  洋湖之畔的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如今已成为网红长沙的文化打卡地标。这座建筑面积10600平方米的白色建筑,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公益影像艺术馆,其独特的设计与室内对光影的创新应用,让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打卡拍照,甚至连馆内的保安都成为了精通摄影、精诚为游客拍照的网红。

▲ 自入口走进,这座纯白静谧的影像艺术馆正等待着与游客们相遇,共鉴城市光影。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同时也成为了长沙的文化会客厅,不久之前,2021中国·长沙“C+C”媒体艺术国际驻留项目作品展就在此拉开帷幕,8位国内外青年艺术家走进马栏山、岳麓书院、铜官窑、潮宗街等地,创作出8组带有长沙符号和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用创新创意和想象力向大家呈现了一个更加多彩的长沙。

▲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观展

  “任何一个美术馆和博物馆,其核心就在于自身馆藏。谢子龙影像艺术馆最重要的就是收藏晚清以来最重要的中国摄影历史图像和中国影像历史发展的相关文本资料。”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副馆长石玮介绍,在近期开设的新展《观看之道:今日摄影中的历史映像》中,该馆就展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

  截至今年11月,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共举办了700多场公共教育活动、56场专业影像艺术展览、10余场国际交流活动,吸引了200万多人次前来参观,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文化会客厅。

  后湖艺术园:昔日城中村 今日文化高地

  后湖艺术园位于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核心区域,这里曾是湘江以西最大的城中村。2016年11月以来,岳麓区集中力量实施后湖综合整治工程,将这里打造成了“生态之湖”“民生之湖”“产业之湖”“艺术之湖”。

▲ 绿树红英,青石白墙,风格迥异的现代化艺术馆绕水排列,依山坐落,构建了湘江岸边的艺术园——后湖艺术园。梁山摄

  原本破旧的后湖民居被改造成一栋栋艺术工作室。栽好梧桐树,引来凤凰栖,朱训德、何人可、段江华、肖晓裘、陈飞虎等百位艺术家相继入驻。因为大师云集,这里也有了“大师岛”的美名。

  截至目前,后湖园区已注册企业1100余家,实际入驻办公企业240余家,吸引了博识峰云、三重理想、视码空间、中诚设计、湖南大学空间设计研究所等一批科创、设计产业龙头企业入驻,同时也吸引了老欧洲咖啡、小森食堂、不设指标等一批网红打卡店,全力打造的“建筑、文创、文艺”三个高地逐渐成形,园区累计实现税收2000万元以上。

  岳麓书社:守正出新 硕果累累

  岳麓区探访的最后一站选择了岳麓书社。岳麓书社是一家专业古籍出版社,自1982年成立以来,承“道承湘学,言纳百家,繁荣学术,积累文化”的办社宗旨,逐渐形成了地方古籍整理、古典名著普及读物和历史教材等图书品牌,综合实力在全国古籍类出版社位居前列。

▲ 岳麓书社珍贵的藏书。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宁莎鸥 摄

  岳麓书社总编辑马美著表示,一直以来,岳麓书社都坚持守正出新,一方面,专注乡邦文献、古籍的整理,坚持传承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在与时俱进,充分考虑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要,不断创新。

  30多年来,岳麓书社累计出书2800余种,其中200余种先后获“中国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真正实现了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要求。

  溪汇成河,百川归海。奔腾的江河总会在流经之城培育出相似的品格,它们不停向前、始终包容,生生不息的长江载着千年文脉,从历史中来,朝未来而去,携当下共舞。

【编辑:黄诗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