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内容
"红色文化重镇"湖南道县"内外兼修"擦亮文明底色
中国新闻网 唐小晴 盘林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4日 15:41
中国新闻网 唐小晴 盘林 2021年12月14日 15:41


道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盘林 摄

  中新网永州12月14日电 (唐小晴 盘林)深冬,走进位于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的湖南道县,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画卷格外瞩目:蓝天碧水交相辉映、城市街道干净整洁、民众生活井然有序、文明新风徐徐吹拂……

  道县古称道州,不仅是稻作文明发祥地、湖湘文化发源地,还是湖南省革命老区。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考证,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了道县90%的乡镇,留存旧址达58处以上。

道县改造后的老旧小区焕然一新。 盘林 摄

  近年来,这座积淀了2200多年厚重历史的古城,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一号工程”大力推进,全县掀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新热潮,民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认同感。

  啃“硬骨头”:改造老旧小区提升民生温度

  道县,公元前221年就建立县制,历为郡、州治所在地的古老城池。近年来,道县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现代化小区不断涌现。相比之下,老旧小区在岁月中积累下的“沉疴”越发扎眼。

  老旧小区改造关系到千家万户切身利益。2020年以来,这个湘南县城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一项重点民生实事推进,成立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总投资1.7亿元,改造老旧小区99个,直接受益居民6468户、37700人,辐射周边居民50000余人。

  道县财政联合小区由10个老旧小区连片改造而成,涉及住户378户,基础设施破旧,给排水混乱,杂房违建林立,光纤电网交织,一道道围墙将各单位切割成大大小小的“豆腐块”。由于排水系统不畅,每逢大到暴雨,居民饱受内涝痛苦。

  “老旧小区改造中,我们拆围墙、拆违建、拆杂房,全面打通小区‘拦路墙’,畅通小区‘微循环’,联通外部‘大循环’,实现了内外‘双循环’,让‘两家人’变‘一家人’,‘多家人’变‘一家人’。”道县老旧小区改造攻坚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蒋祥生说,通过改造小区内供水、排水、道路等生活设施后,实现了“地下设施通顺”“地上建筑通透”“居民心情通畅”,既亮化“面子”,又丰富“里子”。

  老旧小区改造是个“小切口”,却是提高居民幸福指数的大方向,但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钱从哪里来?记者了解到,道县拓宽思路、多管齐下筹措资金,畅通政府出资、单位筹资、市民捐资、企业融资等多种渠道,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文明创建不是政府部门的‘独角戏’,而是社会各界的‘大合唱’。通过宣传发动,99个小区居民密切配合拆除围墙、拆除违章建筑工作,做到不阻工、不闹事、不干扰施工。”道县县委书记李天明告诉记者,从政府“送餐”,到居民“点菜”,道县改造老旧小区实现了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不仅解决了“好看”问题,更解决了“好住”问题,真正做到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

道县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文明创建。 盘林 摄

  擦亮“好人”名片:让城镇“里子”更实

  一个好人,引领身边一群人;一群好人,筑起一座文明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道县创新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明创建全过程,引导民众在参与创建中提升道德境界和文明素质。

  道县自然资源局成立了230余人的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不仅积极参加疫情防控联点包村、疫情防控进社区宣传、交通文明劝导、帮助贫困户采摘夏橙、文明餐桌等活动,还经常为贫困户送日常生活物资;不动产登记中心则通过节假日开展窗口延时服务,为老弱等特殊群众上门服务,为企业、县重点项目开通绿色通。

  “好人文化”已成为道县的文明载体,涌现出一个个鲜活的身边好人。“比如,企业家何上福持续21年资助家乡贫困学生;女职工胡周珠长年倾心照顾四个家庭八位老人……”道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蒋金银说,目前,道县共有9人获评市级以上道德模范、县级道德模范18人、“中国好人”2人、“湖南好人”9人,形成了推好人、评好人、学好人、做好人的良好氛围。

  此外,道县现有注册志愿者11.3万人,注册志愿服务团队278个,建设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256个;成功创建文明单位160个,创建县级以上文明村镇162个;2021年度新培育文明乡镇7个、文明村72个,“十星级文明户”7万余户。

  文明的底色还延伸到乡村。通过出台切合实际的村规民约,道县有效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炫富攀比等歪风陋习,移风易俗成为脱贫攻坚的有力推手,昔日省级贫困村变成美丽乡村示范村。

  李天明表示,在城区,道县以“文明诚信经营户”评选等活动为抓手,着力增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诚信守法意识,让广大企业主和经营户养成自觉、文明、诚信、守法经营的良好习惯。

道县县城美景。 盘林 摄

  激活红色文化:文明“入脑”“入心”

  作为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地区和湘江战役的主战场之一,道县红色遗迹文物众多,有陈树湘烈士墓、红34师战斗地、陈树湘烈士被捕地和断肠铭志地、湘江战役豪福指挥所、红军渡、红军墙等,是湖南省红色文化重点县,入列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道县用“活”红色文化资源。“我们以文明创建为契机,以空白围墙为载体,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墙,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开辟宣传阵地,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文化氛围,成为一道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的风景线。”道县住建局城市建设管理股负责人何治桦表示。

  记者走进道县良田社区,一面面图文并茂、各具特色的文化墙让人眼前一亮。这些墙绘作品展示了道县“断肠明志”“龙舟竞渡”“灰鹅守望”“官清梦安”四种精神。

  在道县梅花镇贵头村,道路和广场两侧的“红色文化墙”彩绘,再现了当年轰轰烈烈的革命场景,不仅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网红”打卡地,还让红色基因深深扎根在民众心中。

  记者看到,道县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充分利用墙面的有限空间,注重植入文化元素,保留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许多红色小区的文化长廊上,也再现了红军长征转战道县的历史场景及陈树湘、何宝珍等一批革命家的红色故事,令人为之动容。

  何治桦说, 红色文化墙的打造不仅美化了乡村面貌,还将红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当中,引导民众树新风、倡新风,将红色文化墙变成民众家门口的“活课堂”,文化墙已成为道县各小区文明宣传的新载体。

  全国文明城市是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下一步,道县持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创建队伍建设和文明创建志愿服务建设等工作。

  “创城‘大考’倒计时,需强弱项、补短板。”道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唐超学说,道县上下要进入临战状态,向全国文明城市奋力进发,各部门、各单位需快速梳理“问题清单”,逐级落实责任,把工作细化到每一个人、每一天、每一个工作环节。(完)

【编辑:黄诗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