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内容
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一周年:全国首创12项制度创新成果
中国新闻网 傅煜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1日 16:34
中国新闻网 傅煜 2021年10月11日 16:34


重大项目签约。 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管委会 供图

  中新网长沙10月11日电(记者 傅煜)《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一周年建设成效评估报告》11日对外公布。报告称,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挂牌成立一周年以来,形成了3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2项为全国首创。

  一年来,围绕“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内陆地区高端现代服务业中心、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和中部地区崛起增长极”的战略定位,长沙片区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113项改革任务实施率达85.8%,309项落实举措实施率达93.2%。国家要求复制推广的278项制度创新经验和最佳实践案例,完成率达78.6%,片区建设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报告指出,一年来,长沙片区首创案例多点突破,中非易货贸易首单顺利完成,非洲首个获准入非资源性产品卢旺达干辣椒入境上市;发布全国首个跨境电商专业人才评价规范,打造国内首个标准化产业集聚区“芙蓉标准化小镇”;实现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三种业态一站式通关,日均处理能力提升6倍。这里差异探索成果丰富,如打造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新模式,“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数位列湖南全省第一;构建中非经贸“政研商”一体化推进体系,建立“线下展示+线上交易”双平台,构建非洲非资源性产品直采供应链。

商务部研究院发布长沙片区改革创新十大实践案例。 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管委会 供图

  在开放发展方面,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一二期在长沙片区建成使用,非洲“一国一品”馆、“长株潭一体化名优产品出口展销”馆、中非跨境电商直播基地等启动运营,可可、咖啡、坚果三大非洲非资源性产品集散交易加工中心建成。国际金融港、国际人才港、黄花数字贸易港等功能平台辐射效应持续增强。一年来,长沙片区累计新增市场主体1.2万家、企业数3747家;新引进项目74个,总投资额1751.3亿元,其中三类500强项目13个。目前,片区已实现外贸进出口额712.82亿元。

  一年来,长沙片区加快提效能,在对标先进中优化营商环境。如推出40项自贸“一件事一次办”套餐,推动25项极简审批事项落实落地;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三证合一”、社会投资工程项目“拿地即开工”、会展审批一站式集成服务;“一业一证”“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等一大批涉企改革在片区内率先推行。政策支撑方面,相继出台人才、科研、产业、开放等21项配套政策,构建了全方位政策体系。对于符合要求的高层次人才,个人所得税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全额补贴。对于新一代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新一代人工智能等产业,分别设立3亿元和5亿元专项资金等。

5个重大功能性平台获授牌。 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管委会 供图

  当日举行的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自贸总部基地建设启动仪式暨一周年改革创新成果发布活动上,商务部研究院发布了长沙片区改革创新十大实践案例。湖南省副省长、省自贸办主任何报翔为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金融港、国际人才港、国际先进制造业总部经济中心、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和中非国际经贸总部基地5个重大功能性平台授牌。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自贸总部基地正式启动建设。

  活动现场,总投资183亿元的10个重大项目签约。据悉,这些项目涵盖工业制造业、第三产业,包括广汽菲克品牌振兴项目、怡亚通供应链中南地区区域总部项目、爱尔国际医学院项目、长沙国际交流区二期项目、中非经贸数字化及跨境支付平台项目、华创移动式电子束术中放疗机项目、凯鹏液压油散热器湖南生产基地项目、中铁五局中南区域总部项目、平行线智慧物流数字平台项目、丹大生物全国总部项目。(完)

【编辑:黄诗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