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南新闻2月15日电 (付敬懿 吴俊 黄建建)国内最大侗族标志性建筑鼓楼群——万和鼓楼前,感受传统孽龙舞、侗族竹竿舞等“非遗”魅力,百余个特色摊位前,商户和市民、游客忙得火热,酸萝卜、芷江鸭、甜茶等特色农产品备受欢迎……龙年新春,一幕幕充满烟火气的场景映照着“和平之城”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
以“福泽侗乡·龙腾芷江”为主题的2024年龙年新春文旅季活动持续火爆,桃花岛上“桃花龙”,风雨桥里“幸福龙”,鼓楼广场“欢乐龙”,元宇宙馆里“科技龙”……芷江以龙为主要形象,制作一系列不同造型的龙灯打卡点、网红打卡点,将龙年春节氛围感拉满,也折射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力。
以节为媒,串起文旅“产业链”
春节期间,万和鼓楼、和平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唯楚酒庄观光园等景点人头攒动,游客爆棚;自驾车、旅游大巴排成了长龙;景区民宿和旅馆,客房早已客满;返程的游客,大包小包地提着芷江的特产、文创产品……
“人从众”现象的背后是淬炼了多时的“硬功夫”。近年来,芷江坚持政府引领、民众参与、以节为媒,让各类节会为文化旅游资源“代言”,当好文旅资源“推介官”,同时激发旅游、文化、科技、农业等产业活力,让跨界融合之路越走越宽。
百节年为首,万象始更新。2月3日晚,“福泽侗乡·龙腾芷江”新春文旅季活动启动,一直持续至25日,围绕“龙年”“团圆”“招工”“科技”等主题,举行大型创意AR光影秀、互动歌舞秀、非遗表演、特色集市等七大系列活动,不仅有传统的非遗表演、集市灯会、优惠让利等内容,还创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方式。
月色下的芷江,湖边的灯光和建筑物的投影在湖面上交相辉映,在龙津风雨桥外,人人举着手机,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不时还可以看到大家惊讶的表情。手机画面里,一条红色巨龙从风雨桥上空盘旋而出。巨龙腾飞的视觉震撼让现场的游客惊叹连连,“很震撼的表演,科技感十足,感觉芷江旅游发展越来越好了!”
今年春节,芷江将本地特色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完美融合,创新运用AR技术,实现“文旅+科技”强强联合,“线上+线下”双双互动,让广大市民游客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又能感受到现代科技的惊艳,沉浸式享受假期欢乐盛宴。
深度整合,构筑文旅“大支撑”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2月13日,大年初四,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内,游客张柏松正在给儿子说着历史,并告诉孩子,这些历史不能忘。
春节期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迎来一波又一波游客。人们或是瞻仰受降纪念坊,或是在纪念馆内观看相关视频、浏览文物,真切感受革命先辈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大无畏精神。
“受降纪念馆日均接待游客已超过2.5万人次的接待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为了更好地铭记历史,纪念馆内除了文字图像,还有许多珍贵文物、情景再现的技术,让游客仿佛走进历史中。前几天天气虽不好,但是仍有不少游客慕名前来,现在天气好了,来得人持续增多。
景区的人气旺,游客们的消费热情也同样高涨。在纪念馆附近,沿街的商贩生意火爆,餐饮店收银机响个不停。“我们这里很多玩的,你可以去乘七彩游舫,感受那个和平湖夜游,还可以去鼓楼看侗族文艺演出……”阿婆一边为游客夹萝卜,一边津津有味地介绍着芷江的景点。
去年来,芷江把旅游作为重点支撑产业来抓,形成“和平文化游、侗乡风情游、红色文化游、历史古建游、特色乡村游”5大产品体系,按照“节会搭台、经贸唱戏、项目落地”思路,围绕打造脱贫地区乡村振兴新样板,以文旅产业为突破,坚持系统谋划、创新思路举措,全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合共生,文化让旅游更“聚人气”,旅游让文化更“接地气”。如今,芷江锚定“三城一中心”目标,坚持“文旅搭台、经贸唱戏、项目落地、民生提质”思路,跑出招商引资、争资争项、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加速度,谱写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着力展现芷江特点、展现芷江特色、彰显芷江特质。
提质服务,谱写文旅融合民本情怀
华灯初上时,漫步于芷江城内,沿河两岸的风雨桥、从文阁、吊脚楼等侗族特色建筑上的彩灯如群星闪耀,灯光映照在河水上相互辉映,色彩斑斓让人沉醉。
今年来,为满足更多游客需求,芷江各处热门景点景区均对服务质量进行优化升级,并积极探索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和平湖夜游、桃花溪露营基地、“元宇宙”科技体验馆等景区景点正式运营。
在“福泽侗乡·龙腾芷江”新春文旅季活动中,也能看到芷江的暖服务,巧心思。芷江文旅协会秘书长张勇表示:“我们以‘品牌化’‘地域化’的形式突出差异化场景,营造‘逛集市 过大年’的新春氛围,让市民和游客朋友们感受到浓浓的烟火气。”
活动期间,芷江文旅协会联合90余家会员单位发放2500万元消费券,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品类。同时,活动从本地特点出发,增加体、展、演等多种内容,高质量地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丰富消费选择,增加互动环节,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激发了文化创造。
沉浸式“夜经济”点亮了芷江文旅新业态,也“富”了村民。“每天人都很多,生意也很好。”芷江冷水溪乡三门坡村支部书记曹馨月说道,这次活动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了家乡的农产品,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增收致富的干事热情。
文旅消费潜力持续释放,节庆旅游热潮持续高涨。一系列融合创新服务提质提档,推动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新时代、融入百姓生活。春风浩荡,文旅花开,“芷”因有你,“江”来更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