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科教文卫>内容
传统草药成分“腺苷”有望成银环蛇咬伤急救新选择
华声在线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5日 07:30
华声在线
2025年07月15日 07:30

  银环蛇是我国及东南亚地区常见的剧毒蛇类,其毒液含神经毒素,可快速引发呼吸麻痹,致死率高达26.9%至33.3%。目前临床主要依赖抗蛇毒血清治疗,但该疗法存在价格昂贵、需冷链保存和静脉输注、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等局限,且偏远地区患者常因无法及时获治而延误抢救。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副研究员黄兢与湘雅医院副研究员刘方琨带领的研究团队,从传统草药中找到破解这一难题的新线索。他们将研究焦点锁定在民间常用于蛇毒治疗的“异叶茴芹”(俗称“蛇倒退”),通过系统分析发现,其活性成分“腺苷”对银环蛇毒有显著对抗效果。

  在小鼠模型实验中,注射银环蛇毒后立即腹腔给予25mg/kg剂量的腺苷,小鼠存活率达100%,而未接受腺苷治疗的对照组,则在5小时内全部死亡。

  腺苷是已获批用于心律失常等病症的临床药物,安全性明确。不过,目前动物实验中有效的腹腔注射方式在野外急救场景中仍需优化,团队下一步计划在大型动物模型中验证效果,并探索更适合临床急救的给药方案。

  针对此项发现,业内专家给予了高度关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教授张东山指出,该研究聚焦蛇伤救治的院前急救难题,有望填补抗蛇毒血清使用前的“治疗空窗期”。若制成便携制剂,可让伤者或旁观者在现场及时使用,为转运至医院争取宝贵时间。

  湖南省精准医疗技术转化与软件服务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蔡骅琳认为,该发现验证了传统中药的有效性,腺苷“老药新用”具有无需冷链保存、不易引发过敏等优势,但需在给药方式上创新,开发如舌下喷雾剂等更适合野外急救的剂型。

【编辑:张翀】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