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探索精神、创新意识?近日,湖南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联盟正式成立,将让全省中小学共享经验、共享资源、共享成果,这是湖南省推进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
经验:开设科技课堂,培养科技兴趣
编程课上,老师指导学生以电脑实现各种指令;课后服务时间,航模科技社团的学生操控无人机穿越障碍物,机甲社团的学生操作机甲进行比赛……在湘潭市雨湖区九华和平科大小学,学校通过“科技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点燃孩子的“科学梦”。
据悉,该校与湖南科技大学深度合作,聚焦高质量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推进科学教育特色化发展。该校构建了“科学+思维”“科学+设计”“科学+创造”的螺旋课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特需的培养,将大学资源、社会资源请进来,组织学生走进“海牛号”实验基地、吉利汽车等科创空间,进行“N+科学”跨学科主题学习。
作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试验区,近年来,张家界市武陵源区设立了科学教育专项奖,每年安排2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在每个学校建立科学教育综合创新实践室和创新成果展示室,打造了张家界大鲵科技馆等11家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创设“科学课堂”“科技课堂”“科普课堂”,利用课后服务实践开展科技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科技兴趣。
趋势:鼓励高校主动对接
引领中小学科学教育
记者了解到,湖南省科学教育成效初显,各项工作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目前已遴选45个科技场馆、145个科普教育基地成为课后服务合作机构,组织中小学校就近分批到校外科普场所开展实践活动;开发“未来建设者”“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等系列数字课程,将优质数字科普资源纳入湖南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点击量超千万人次;每年安排中小学科学教育试点工作专项经费1000万元,实施创建“科普教育‘双走进’试点县” “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等重点项目,以点的突破带动面的提升;同时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动对接引领中小学科学教育,创建区域性科学教育中心,贯通式培养创新人才。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孙传贵表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抓好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和科普教育“双走进”试点工作;要聚焦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完善科学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开足开齐开好科学类课程,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资源,加强科学实验探究教学,不断改革科学课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