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南新闻7月18日电(陶安琪 谌曼婷)近年来,安化县积极探索防溺水工作新路径,坚持“疏堵结合”,一方面因地制宜建设安全游泳场所“疏”导亲水需求,让未成年人有处可游、安全畅游;另一方面加强水域巡查管控“堵”住风险隐患,严防野泳溺水事故,取得明显成效,未成年人溺亡事件实现连年下降。
“疏”之有方,安全泳池成消暑乐园
“以前夏天最怕孩子偷偷下河游泳,现在家门口有了安全泳池,还有专业教练,我们家长安心多了。”东坪镇百选村村民张大姐的感慨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2022年,百选村委将田食溪百选村段改造为天然泳池,在镇政府支持下,村支两委动员木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工投劳,修整垮塌河堤,修建三道水坝抬升水位,并对河底清淤硬化,配套建设洗手间、更衣室等设施。如今,这个宽40米、长180米的水域成了青少年安全游泳训练基地。
该基地管理科学严谨,深水区与浅水区明确划分,每个区域配备安全员、教练员和巡查员,制定应急预案,每天安排至少4名安全员进行巡查。自2023年7月开放以来,日均吸引数百人前来游泳。
无独有偶,田庄乡茅园村通过修堤筑坝、规划河段,也建起了安全游泳场所。水域旁醒目位置配备警示牌、救生圈、救生绳、救生杆等设备。“我们在危险水域旁放置救捞竹竿,竿上醒目标注‘溺水救生杆非紧急勿动’,既警示风险,又可提供救援器具。”田庄乡副乡长丁蕊琼介绍。进入盛夏,该场所日均有1500余人次来此游泳。人多了,安全压力陡然加大,村上安排专人在高峰时段值守,随时提醒监护人强化对未成年子女的看护,牢牢兜住安全底线。
长塘镇大峰村有处溪塘,过去是孩子野泳的高风险区,几年前在这里建了一个泳池,村党支部书记姚赞指着嬉戏的孩子们说:“现在有了安全泳池,再加上志愿者的巡查守护,这些年没发生过一起溺水事故。”
“堵”之有力,严密巡查筑牢生命防线
在“疏”的同时,安化县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防控网络,从源头上“堵”,从措施上“防”,杜绝溺水事件的发生。
南金乡建立严密的“六包一”责任体系:联村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组长包户、志愿者包山塘水库溪河、村干部与留守儿童签订防溺水安全承诺书、乡干部对全乡230名中小学生实行包保责任到人。包保干部每2-3天上门或电话联系一次,宣传防溺水知识,叮嘱监护人严加看管。
隐患排查不留死角,南金乡组织各村对辖区水域开展拉网式排查,对6个隐患点进行治理,在18个危险水域完善安全设施。巡查机制科学高效,组织村干部、“片组邻”三长、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实行“一日三巡”制度,在午后、傍晚等高峰时段重点加强巡查,及时劝阻野泳行为。
“防溺水工作关键在责任落实,”南金乡乡长莫让认为,“把每个环节都盯死看牢,才能真正守住安全底线。”该乡组建了11支志愿巡护队伍,劝阻野泳16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600多份,签订承诺书200多份,将安全意识深植每个家庭。
“孩子生性爱水,只有坚持疏堵结合,双管齐下,防溺水工作才能收到实效”。县教育局负责人说。“下一步,我们将总结推广好这些经验,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全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防溺水工作体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