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市县动态>内容
湘江之滨 大城崛起——株洲高质量发展纪实
湖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19日 16:06
湖南日报 2022年01月19日 16:06

  最快“活力橙”开跑、双层动车组入欧、全球最大陆地风机上线……株洲制造,破浪前行,捷报频传。

  全球首台12兆瓦半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下线,首列出口欧洲的双层动车组下线,时速600公里磁浮列车核心动力装备成功研制……一个个“高精尖”产品的诞生,妥妥地彰显了株洲的产业实力。

  去年底,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1全国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榜”,株洲位列第八,成为湖南省唯一进入该榜单的地级市。

  还有,今年初,湖南省第二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出炉,20席中株洲有7家企业的产品上榜……

  连续在各类排名中全国靠前,这无不宣告着一个大美之城已然崛起。以“聚焦”锻长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以“裂变”扩增量,孵化催生新型产业;以“创新”蓄动能,全面塑造产业新优势;以“升级”提效能,不断完善产业生态圈;以“品牌”塑形象,打造产业发展新标杆,株洲这座城正行走在发愤图强、重振雄风的路上。

  1 聚链成群 主导产业锻长板

  去年底,随着一声响亮的鸣笛,凤凰磁浮列车从凤凰高铁站平稳启动,驶向凤凰古城,标志着我国首个磁浮文化旅游项目正式运行。

  许多人不知道,这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磁浮列车,汇聚着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中车株洲电机等一大批株洲籍轨道交通企业的技术与产品。

  这辆列车上,来自株洲的牵引、网络等多项核心系统产品和关键技术,支持车辆在复杂地形的山区平稳运行。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先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脊梁”“关键”“重器”,字字千钧,生动阐明了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分量。

  作为湖南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株洲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已成为湖南的名片之一。瞄准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两大世界级产业集群,以及硬质合金、陶瓷两大国家级产业集群,发挥服饰区域级产业集群优势。方向明晰,大局方稳。

  从轨道交通器件、部件、系统到整机、大系统的全寿命周期系统解决方案,株洲汇聚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联诚集团等300多家骨干企业及配套企业。得益于高度集聚、高效协同的产业链,一款新车型从研发到交付,在株洲最快只需6个月。

  去年11月,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在株洲成立,标志着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以集群之势,成为先进制造业“国家队”成员,被纳入国家战略布局。

  不只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株洲航空动力产业精心落子,以全国唯一的中小航空发动机特色产业基地,聚合集发动机研制、整机制造、通航运营、配套衍生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先进硬质材料产业厚积薄发,以占全国36%的企业群落、国内产销规模最大和创新能力最强的硬质材料研制基地,打造国家级产业集群。

  株洲电子信息产业同样根基深厚,已形成以轨道交通电子、自主可控计算机整机、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为特色的产业集群。2021年总产值超过300亿元,较上年增长30%。

  从“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到“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再到“着力打造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株洲正聚焦轨道交通、航空动力、先进硬质材料三大主导优势产业,加快构建“3+3+2”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重振株洲制造业雄风。

  截至2020年,株洲市已累计推动企业上云2.4万多家、上平台515家,打造了国创轨道、智工科技、思伯陶瓷等7家省级工业互联网试点平台,涌现了一大批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和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以产业交叉渗透、融合共生,不断支撑先进制造业企业精进向前。

  2021年以来,一批批装备制造业领域的国之重器亮相,映照了株洲制造的稳进高新。以制造业为引领,株洲工业交出高分答卷:2021年1月至11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5%,增幅持续保持全省第2位、七市第1位,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2 裂变升级 未来产业抢布局

  1月16日,位于石峰区轨道科技城的株洲中车特装厂区,几列外形各异的“迷你机车”,在崭新的单轨试验线缓慢运行。

  “我们是从中车株机裂变而来的企业。”中车特装董事长秘书兼综合管理部部长吴燕青说,公司发展至今,不仅拥有了1.8万平方米的厂房,还建设了试验线,可以满足单轨、双规和磁轨车的制动、功能测试等各种试验能力。

  中车特装是中车株洲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核心子公司,依托成熟的轨道系统技术,稳居国内单轨高架游览车系统领域市场销售第一,双轨小火车类产品前三,年销售额达5亿元。

  中车特装无疑是株洲企业,挖掘核心优势产业上下游增量,加快裂变延链,支持龙头企业并购延链、整合资源,持续推动企业孵化裂变、行业扩散裂变和产业生态裂变,最大限度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的一个典型案例。

  去年,株洲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确定“裂变”为该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的工作思路。

  裂变,让企业创立60余年依然“枝繁叶茂”——中车株洲所扎根算法、器件、材料三大技术,支撑起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风电等8大产业,裂变出时代新材、时代电气等众多子公司。仅风电装备一项,2020年产业规模就达到240亿元。

  裂变,让产业“大手牵小手”,树立集群发展标杆——株洲宏达电子与11个创新团队组建项目公司,研发平台、管理模式、销售渠道等资源共享共有,成功孵化宏达陶电、宏达磁电等11家中小企业,且均实现成果当年产业化、当年营利的良好业绩。

  裂变,让集群开辟新赛道,找到新的增长极——向先进陶瓷材料延伸,陶瓷产业初步形成以超高压、特高压电瓷为主,高温耐磨陶瓷、新型环保陶瓷、电子陶瓷、生物医用陶瓷为辅的产业集群,110余家先进陶瓷材料企业,贡献了近100亿元的年产值。

  裂变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是转型升级的“密码锁”,是持续增长的“永动机”,对任何企业、任何产业而言,没有裂变就没有新生,没有裂变终会走向衰弱。

  经济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发展,同样在裂变中举蓄动能。株洲通过裂变,充分挖掘核心优势产业增长潜力和细分市场空间,向产业上下游要增量,凭借一个关键核心技术,抢占新的发展“高地”,勇当细分领域的“冠军”“小巨人”,完成产业转型升级。

  近10年来,中车株洲所立足轨道交通主业,利用行业核心技术,向新能源汽车、风电装备、工程机械、船舶电驱等相关领域进行产业化延伸,复合增长率超过20%;硬质合金领域的龙头企业株硬集团,扩散出的“蒲公英”种子,成就了科创板上市企业欧科亿和华锐精密,也造就了防滑钉全球第一的明日硬质合金这类细分领域“冠军”企业……这些优势产业、领军企业,以一次次的技术跃迁,实现产品、企业、产业的多重裂变,不断做大做强、覆盖多元,直至成长为两个世界级产业集群。

  3 创新驱动 传统产业破卡点

  岁末年初,一条消息火爆株洲人的“朋友圈”:株洲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连续3年稳居全省第一,2020年达到3.27%,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省唯一超过3%的市州,在全国也靠前。

  “高质量发展,创新很重要,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关键在创新。

  “厂所协同”,株洲企业一次次在创新中勇立潮头——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中国航发南方公司、株硬集团等企业,一个主机厂加一个研究单位的配置,使得科技资源的配置和政策设计紧紧围绕市场主体进行。

  着力“搭平台”,前端科技向生产力加速转化——538家创新平台覆盖核心产业,研发成果如雨后春笋。全省唯一的国家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轨道交通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敢闯敢试,“硬核科技”不断涌现。

  加速“理清单”,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提前布局——

  瞄准产业基础再造,盯紧核心技术、核心材料、核心器件的自主可控,从不可替代、可替代两个维度梳理“中国动力谷”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核心零部件等短板清单。每年100个产品创新强基项目的重资金投入滚动。

  助力留人才,高层次人才体系逐渐成型——

  聚焦企业育才,培养了刘友梅、尹泽勇、丁荣军3名“本土”院士。通过实施“人才新政30条”,柔性引进院士团队43个,聚集技术人才2万余名。

  去年1至11月,株洲市已组织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602项,其中揭榜挂帅34项,重点研发计划60项、创新平台与人才计划115项、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引领计划144项、普惠性政策与创新环境建设计划64项、自然科学基金74项、创新创业大赛111项。

  让科技创新提供“主动力”,制度创新提供“原动力”!

  近年来,株洲加快推动国资国企、投融资体制、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突破,推进数字株洲建设,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主动对接湖南自贸区,重塑铁海联运新通道优势,推进高水平引进来、走出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取得突破,不断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力。

  株洲纵深推进园区审批权限放权赋权和产业项目改革服务机制,从原来的“我要开工”一件事,拓展到“我要竣工”一件事,把从启动竣工验收到房屋不动产首次登记涉及的20余个部门、需3个月才能办结的系列事项,缩短集中在5个工作日“一站式”办结,在全省率先实现“竣工即交证”。

  创新催生的强劲动能,推动先进制造业不断迈向新高地。去年,株洲市培育规模工业企业21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家(个),上市公司3家。

  目前,株洲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形成,轨道交通装备、服饰产业年产值先后过千亿元,轨道交通产业集群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现代高分子材料、新能源装备、先进陶瓷材料、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程、生物医药健康等一大批产业集群百花齐放。

  4 打造标杆 品牌提升竞争力

  2021年前三季度,株洲地区生产总值达2487.1亿元,同比增长9.9%,全省经济增速第一!

  这可喜的数据,是对株洲经济发展最直观的总结。

  作为老工业城市,株洲工业发展势头依然强劲,规模工业“极速向前”。去年前三季度,株洲地区生产总值达2487.1亿元,同比增长9.9%,全省经济增速第一,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48.6%,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湖南株冶火炬新材料有限公司和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两个行业的领头企业去年订单“拿到手软”。

  深化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株洲市各县市区携手同行,全力以赴、力争上游。

  作为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一极,株洲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分量也越来越重。去年前三季度,株洲GDP、工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分别为7.5%、9.3%、9.3%,较上年同期均有所提升。

  透过亮眼的数据,株洲已经形成了一批行业内的“品牌标杆”。

  作为株洲先进制造业产业之一的铁建重工道岔分公司,自2006年扎根株洲,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 国内领先”铁路道岔产品,产品稳居国内行业前三甲,遍布全国,走向了世界。

  北汽株洲基地,近年来完成了从传统生产线到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的全面升级,从交叉型乘用车到智能网联汽车的成功转型,从产品驶入全国到开往世界的跨越发展,树立了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发展的标杆。

  在株洲经开区,文化旅游集聚区成功创建省级服务业示范集聚区。方特、云龙水上乐园、云峰湖旅游度假区每年吸引200余万人次前来旅游休闲,这片98平方公里土地上,正崛起一座产城融合标杆。

  CCS欧韩时尚女装城落户株洲芦淞,打破传统服饰孵化基地以一站式采购为核心的配套创业,通过平台化运营与产品、市场、品牌、供应链等创业核心要素,融合成为新型数字化商业模式,树立服饰产业基地创业模式的新标杆。

  ……

  标杆的树立,离不开株洲持续打造优化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去年7月,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接连主持3场营商环境座谈会。41名青年技术人才、7名创新创业人才、12名民营企业负责人先后受邀参会。会上没有汇报,只有分享,大家既“点赞”也“拍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不惧问题,真诚吸纳建议;看到差距,必须迎头赶上。一个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的高规格“营商环境优化年”活动领导小组随之迅速成立,明确7大环境27项任务和考核要求,按照“周汇总、月调度、季评估、年考核”的工作机制进行分级调度,形成问题交办、信息报送、责任分解等规范性制度。

  “把企业满意、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措施,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为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提供坚实支撑。”株洲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恢清说。

  风雷起,战鼓催。株洲上下形成共识,凝心聚力,探索创新,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中,发愤图强、重振雄风。

【编辑:张翀】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